百词典

《路傍曲》

时间: 2025-05-02 12:29:09

诗句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9:09

原文展示:

路傍曲
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
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

白话文翻译:

路傍曲
南山上的雨刚刚停,春天已经来到了凤凰城。
四处都响起了弦乐和管乐,听到的无非是送酒的声音。

注释:

  • 南山:指南边的山,可能指代特定的南山,具有地理象征。
  • 宿雨:指前一夜的雨,宿即“留存”的意思。
  • 凤凰城: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别称,象征着繁华和美丽。
  • 弦管:指乐器的音色,弦乐器和管乐器的合奏。
  • 送酒声:指宴请或饮酒的场景,传达欢乐的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千里,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歌、散文和政治活动而闻名,作品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刘禹锡的诗歌常表现出一种洒脱、乐观的精神,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路傍曲》创作于唐代的某个春天,可能是刘禹锡途经凤凰城时的感受。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欢庆的场景,表现了当时人们对春天的期盼和生活的热情。

诗歌鉴赏:

《路傍曲》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酒宴的欢快场景,显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开头两句“南山宿雨晴,春入凤凰城”,通过对南山雨后晴天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这里的“春”不仅是季节的变化,也是人们情感和生活的转折,象征着新生与希望。

接下来的“处处闻弦管,无非送酒声”,则将视角转向人们的欢庆活动,音乐声响起,酒宴频繁,构成了一幅热闹的春日图景。诗中的景象饱含着欢愉和节日的气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倍感亲切。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单明了,但内涵却丰富而深刻。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还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兴盛。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使这首诗成为古诗词中值得传颂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南山宿雨晴:雨后的南山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清新明亮,传达出一种清新的气息。
  • 春入凤凰城:春天的到来使得凤凰城充满生机,象征着希望和新生。
  • 处处闻弦管:四处响起的乐器声,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无非送酒声:乐声的来源是庆祝宴请,表现出欢快的生活情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山宿雨晴”与“春入凤凰城”形成对仗工整,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南山、春天、乐声等意象交织,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春日气氛。
  • 比喻与象征:春天象征着新生与希望,酒声则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与欢庆。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传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山:象征稳定与自然的宁静。
  • :代表生机、希望与 renewal(重生)。
  • 弦管:象征欢乐的声音和庆祝的气氛。
  • 酒声:象征生活的欢乐与人际的交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路傍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凤凰城”象征着什么? a) 繁华与美丽
    b) 荒凉
    c) 战争

  3. 诗中“无非送酒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欢乐与庆祝
    c) 忧愁

答案:

  1. b) 唐代
  2. a) 繁华与美丽
  3. b) 欢乐与庆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多了忧国忧民的情感,与刘禹锡的乐观情绪形成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现自然景色中的情感,但更加注重离别的愁绪,与《路傍曲》中的欢乐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精选》
  • 《刘禹锡诗文集》

相关查询

项城道中寄刘令使修溪桥 梅花七绝 元日 赠石先生 谢田氏 清平乐(二之一) 送晁尧民守徐 月下观潮二首 拟李义山柳枝词五首 晚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北去南来 收容 贝字旁的字 攴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浚财 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诟的词语有哪些 人似秋鸿 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门大户 甘贫守志 言之过甚 随物赋形 四点底的字 熬更守夜 歪嘴和尚瞎念经 阜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