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8:32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
—— 刘禹锡
裴生久在风尘里,气劲言高少知己。
注书曾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
往年访我到连州,无穷绝境终日游。
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
白帝城边又相遇,敛翼三年不飞去。
忽然结束如秋蓬,自称对策明光宫。
人言策中说何事,掉头不答看飞鸿。
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
中贵腰鞭立倾酒,宰臣委佩观摇笔。
古称射策如弯弧,一发偶中何时无。
由来草泽无忌讳,努力满挽当亨衢。
忆得当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
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墓。
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
老大希逢旧邻里,为君扶病到方山。
裴处士在风尘里生活已久,豪气干云,却很少遇到知己。
他曾经学习过郑司农的注书,游历的国家超过孔夫子。
往年他来访我时在连州游玩,享受那无尽的绝境。
在山中雨中试着穿蜡屐,进入洞中夏天披着貂裘。
在白帝城旁再次相遇,他收起翅膀三年没有飞去。
突然结束如同秋天的蓬草,自称已在明光宫对策。
人们问他策中说了什么,他却转头不答,只看那飞鸿。
彤庭的翠松迎接晨曦,凤衔金榜从云间飞出。
中贵手持鞭子站着喝酒,宰臣们佩戴的饰物随笔摇晃。
古时称射策如弯弧,偶然一发命中何时无。
草泽之地自古以来无所忌讳,努力地迎接光明的路。
回忆当年认识你的地方,嘉禾驿后我们相依相靠。
我垂钩钓得王馀鱼,踏芳共登苏小的墓。
这些事如今如同梦想一般,相对一笑且开颜。
年纪渐长,希望能再次见到旧邻里,为你扶病到方山。
作者介绍: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晦庵,唐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有哲理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背景是科举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人送别朋友裴处士参加科举考试,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和祝福。
《送裴处士应制举诗》是一首充满人情味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裴处士的描绘,展现了他在风尘俗世中的经历与追求。诗人以“气劲言高少知己”开篇,直接点出裴处士的个性与境遇,表现出他在世俗繁华中难得的志同道合之友。接下来,诗人用“注书曾学郑司农,历国多于孔夫子”强调裴处士的学识与见识,显示出他在文化上的优越性。
在描绘两人交往的回忆时,诗人通过“无穷绝境终日游”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登山雨中试蜡屐,入洞夏里披貂裘”描绘出两人共同游玩的场景,传递出友谊的温暖。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提到裴处士三年未飞的“敛翼”,象征着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遭遇的波折与坚持。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未来的展望,诗中“彤庭翠松迎晓日,凤衔金榜云间出”,描绘出理想的实现与光明的未来,表达了对裴处士参加科举的美好祝愿。最后,诗人在回忆与裴处士相识的情景中,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通过多样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写,这首诗不仅歌颂了友情,还传达了人生的哲理,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友谊、理想与人生的经历,展现了在风尘中追求理想的艰辛与坚持,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充满了人生哲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裴处士的性格特点?
A. 登山雨中试蜡屐
B. 气劲言高少知己
C. 忽然结束如秋蓬
“凤衔金榜”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自由
C. 考试的成功
诗中提到的“草泽”主要指什么?
A. 高贵的地方
B. 乡野田间
C. 繁华的城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展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人生的哲理,而刘禹锡的《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则侧重于友谊与理想的追求。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