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3:1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3:13:12
答表臣赠别二首
刘禹锡 〔唐代〕
昔为瑶池侣,飞舞集蓬莱。
今作江汉别,风雪一徘徊。
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
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
曾经是瑶池的伴侣,飞舞于蓬莱仙境。
如今却要在江汉两岸分别,风雪中徘徊不前。
骏马嘶鸣却未能归来,行舟的路途即将改变。
江边的夜色渐深,挥手时依稀可见你的身影。
诗中提到的“瑶池”和“蓬莱”皆为古代神话中的仙境,常与神仙、长生不老的主题联系在一起。刘禹锡在此用以对比昔日的美好与现在的离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号愚溪,唐代著名诗人,仕途坎坷,以诗文见长,尤以讽刺诗和古体诗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因遭贬而感到离愁别绪。诗中不仅表达了个人的感伤,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绪。
《答表臣赠别二首》是刘禹锡在离别之际所作的诗作,表现了他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当前离别的无奈。首句“昔为瑶池侣”开篇即引入神话意象,营造出一种悠远而美好的境界,暗示诗人与友人之间曾有过亲密的情谊。接下来“今作江汉别”则突如其来地转向现实,表达出离别的苦涩与无奈。诗中的“风雪一徘徊”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凄凉氛围,暗示着离别带来的孤独感。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嘶马立未还,行舟路将转”表现出旅途中的无奈,马虽嘶鸣却无法归去,行舟的方向也在改变,寓意着人生道路的变幻无常。而“江头暝色深,挥袖依稀见”则用昏暗的夜色和挥手的动作,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情感,使人感受到深深的惆怅。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作者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命运的感慨,具有深刻的人生哲学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愁苦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迁。诗人通过瑶池和江汉的对比,深化了离别的情感,展现了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瑶池”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境
B. 美好的回忆
C. 旅途的艰辛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伤感
C. 愤怒
“行舟路将转”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顺利
B. 生活的变迁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友谊和美好时光的怀念,但《答表臣赠别二首》更加强调离别的愁苦与无奈,而《登鹳雀楼》则通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与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