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9:34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
作者:李德裕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金格期初至,飙轮去不停。
山摧武担石,天陨少微星。
弟子悲徐甲,门人泣蔡经。
空闻留玉舄,犹在阜乡亭。
空宇留丹灶,层霞被羽衣。
旧山闻鹿化,遗舄尚凫飞。
数日奇香在,何年白鹤归。
想君旋下泪,方款里闾扉。
全诗翻译:
蝉蜕下的白色空壳,蜻蜓飞入高空清澈的天空。
同伴们因剑解悲伤,旧友们感到衣衫的轻盈。
黄鹄在远方即将起飞,斑麟尚未出行。
唯有鲍靓的房间,我在深夜听见琴声。
金色的节令刚刚到来,风轮不停地旋转。
山崩摧毁了武担的石头,天上少微星陨落。
弟子悲伤徐甲,门人哭泣蔡经。
空中听闻留下的玉舄,犹在阜乡的亭子。
空旷的宇宙留存着丹灶,层层霞光覆盖着羽衣。
旧山传来鹿化的声音,遗留下的鞋子尚在凫飞。
几日间香气依然存在,何年白鹤才能归来?
想起你时泪水滑落,轻轻敲打着里闾的门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阳,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生于盛唐时期,曾任宰相,政治上颇有建树。李德裕的诗歌以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而著称,涉及题材广泛,尤其擅长表现离别和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德裕对其故人孙尊师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逝去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情、师生情以及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描绘出李德裕对已故友人的深切怀念。诗中运用蝉蜕和蜻蜓等意象,开篇便传达了生命的无常和变迁,象征着朋友的离去和自身的孤独。随着诗句的发展,黄鹄的远行和斑麟的未行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离别的情感,似乎在暗示着李德裕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
在中间部分,诗人提及鲍靓的琴声,仿佛在追忆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琴声不仅是音乐的象征,更是心灵深处对友人的思念之声。金格的到来与飙轮的不停旋转,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在感伤中感知到一种无奈与苍凉。
最后几句对鹿化的提及与空旷宇宙中的丹灶,展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去的留恋。白鹤象征着理想与高洁,然而它的归来却变得遥不可及。整首诗在感伤中又富有哲理,深刻地反映出李德裕对生命、友情和离别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蝉蜕遗虚白,蜺飞入上清。
蝉的蜕壳遗留下空白,蜻蜓飞入高空,象征离去与新的开始。
同人悲剑解,旧友觉衣轻。
同伴因解剑而悲伤,旧友们感到衣物的轻盈,反映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失落。
黄鹄遥将举,斑麟俨未行。
黄鹄即将远行,斑麟尚未出发,表明离别的无奈与期待。
惟应鲍靓室,中夜识琴声。
唯有鲍靓的房间中,深夜听见琴声,象征对友人音乐才能的怀念。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怀念展开,表达了对过往友谊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富有哲理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蝉蜕遗虚白”中的“虚白”指的是什么?
“惟应鲍靓室”中的鲍靓是哪个领域的名人?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着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德裕的《遥伤茅山县孙尊师三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但李德裕更多地关注于离别的无奈与生命的哲理,杜甫则更加强调兄弟情深与生活的艰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相似之处,但各自的表现手法与意象运用却各具特色。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