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8:11
近于伊川卜山居将命者画图而至欣然有感…青田胎化鹤
作者: 李德裕
弱岁弄词翰,遂叨明主恩。
怀章过越邸,建旆守吴门。
西圯阴难驻,东皋意尚存。
惭逾六百石,愧负五千言。
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
欲追绵上隐,况近子平村。
邑有桐乡爱,山馀黍谷暄。
既非逃相地,乃是故侯园。
野竹多微径,严泉岂一源。
映池方树密,傍涧古藤繁。
邛杖堪扶老,黄牛已服辕。
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与对仕途的感慨。弱小的年岁里我曾玩弄笔墨,得以享受明主的恩惠。走过越地,停留在吴门守卫的日子,西边的阴影难以驻足,而东边的心情却依然存留。心中惭愧自己所写的诗篇不及六百石的重,愧疚于无法书写出五千言的豪情。想要追寻那隐逸的生活,况且我距离子平村也近。家乡对桐树乡的爱意,山间的黍谷正暖。这里不是逃避现实的地方,而是昔日侯爵的园林。野外的竹子生出小径,清泉流淌,岂止一源。池塘映照着密集的树木,河边古藤繁茂。拄着拐杖可以扶持年老的身躯,黄牛也已安稳地在耕作。只希望能与唳叫的白鹤共舞于幽静的山谷。
作者介绍: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得,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其诗风清新洒脱,兼具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个人情感。尤以五言诗见长。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德裕的晚年,正值他在仕途上遇到挫折之时,内心充满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反思。
李德裕的这首诗,以质朴的笔触描绘了他对仕途与隐逸生活的思考,展现了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渴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开头的“弱岁弄词翰”引入个人的诗歌创作经历,紧接着表现出对皇恩的感激,显示了他身处的时代背景。后面几句则流露出一种对自己才能的不满,透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诗的意象丰富多彩,西圯的阴影与东皋的意念形成对比,表达了外部环境与内心情感的矛盾。通过“寄世知婴缴,辞荣类触藩”,李德裕在探讨世俗名利与个人追求时,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惭愧。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细腻入微,竹林、泉水、古藤等意象不仅构建了田园的宁静美,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安宁与理想。
最后的“只应将唳鹤,幽谷共翩翻”点明了诗人在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中,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充分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本诗围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仕途的反思,展现了李德裕作为一个士人的内心挣扎与追求,流露出对人生、自然以及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构成了诗的外在景观,更是诗人内心感受与情感的具体体现。
诗词测试:
李德裕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六百石”表示什么?
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李德裕的这首诗更多地反映了个人内心的挣扎与社会的压迫,而王维则更侧重于描绘自然的静谧与和谐。两者都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语境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