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5:56
赋感邻人笛,诗留夫子墙。
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
这首诗表达了我听到邻居的笛声而产生的感触,写下诗篇留在了老师的墙上。如果有长寿的作品,就不需要仰望山王(指老子、孔子等伟大人物的高峰)。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得,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以其诗作清新、风格多变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常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这首诗写于李德裕与友人相聚时,或许是受到了邻居的音乐启发,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诗中对老师的敬仰,以及对长寿、思想的追求,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开头的“赋感邻人笛”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生活场景,邻居的笛声如清风拂面,给诗人带来了灵感。这种生活的细腻感受,传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艺术的尊重。而“诗留夫子墙”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师的崇敬,留下诗篇以示纪念,显示了他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最后一句“延年如有作,应不用山王”,更是点出了诗人希望通过作品延续生命的愿望。这里的“山王”不仅是对伟大思想家的隐喻,也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达到那样的高度和影响力。整体来看,这首诗在简练的表述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情感,展现了李德裕作为一个诗人对生活、艺术和哲学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李德裕对音乐的感受、对老师的尊敬,以及对长寿与艺术传承的追求,展现了他深厚的人文情怀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意象词汇: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山王”指的是哪个群体?
填空题:诗人因____的笛声而感触,留下了诗篇。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夫子”是对邻居的称呼。 (对/错)
王维的《鹿柴》中同样描写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李德裕的这首诗在主题上相似,但风格上更偏向于山水田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