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

时间: 2025-05-07 07:21:38

诗句

当年我作表忠碑,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従天目下,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破佛手,先声应已慑群夷。

(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钱君碎而投之江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1:38

原文展示

送钱承制赴广西路分都监

作者: 苏轼 〔宋代〕

当年我作表忠碑,
坐觉江山气未衰。
舞凤尚従天目下,
收驹时有渥洼姿。
踞床到处堪吹笛,
横槊何人解赋诗。
知是丹霞破佛手,
先声应已慑群夷。
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
钱君碎而投之江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山未衰的感慨以及对佛教文化的反思。诗中提到,他曾为忠诚的人制作碑文,而如今他坐在这里,觉得江山的气息依然不减。舞动的凤凰仍在天上,收驹时的姿态似乎很美。诗人可以在四处吹笛,也有人会用长矛作诗。诗中提到丹霞的美丽与佛教的深邃,似乎暗示了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最后提到广西的僧寺,佛像动了,钱君的遗物也被投入江中,象征着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


注释

  • 表忠碑: 表示忠诚的碑文,一般用于纪念忠臣。
  • 舞凤: 比喻美好的事物。
  • 渥洼姿: 形容优雅的姿态。
  • 踞床: 指坐在床上,形象地描绘出悠闲的状态。
  • 横槊: 指用长矛,通常是形容英勇或抒发豪情。
  • 丹霞: 指的是丹霞地貌,象征美丽的自然景观。
  • 佛手: 比喻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 群夷: 指边疆的少数民族。
  • 广西僧寺: 指广西的寺庙,涉及宗教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放、清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被贬至广西期间,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思考,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仅是一首对江山和文化的赞美,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表忠碑”的回忆,表达了对忠诚与信念的追求,而“舞凤尚従天目下”的描绘,则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视。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佛教文化的探讨,展示了宗教与历史的交融,特别是“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一句,暗示着文化的变迁与信仰的力量。诗人在这段历史中,感受到了一种无奈与失落。通过“钱君碎而投之江中”,则表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感。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意象,充分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当年我作表忠碑: 回忆过去,自己为忠诚者立碑,表现对忠诚的重视。
  2. 坐觉江山气未衰: 坐在这里,感受到江山的气息依然未减,体现对国家的关怀。
  3. 舞凤尚従天目下: 依然有美好的事物在天上飞舞,象征希望和美好。
  4. 收驹时有渥洼姿: 收马时展现出的优雅姿态,生动形象。
  5. 踞床到处堪吹笛: 在不同的地方都可以悠然自得地吹笛,表现诗人的闲适。
  6. 横槊何人解赋诗: 反问谁能以豪情作诗,表现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7. 知是丹霞破佛手: 知道美丽的丹霞与佛教文化的渊源。
  8. 先声应已慑群夷: 先声已经震慑了周边的少数民族,表现文化的影响力。
  9. 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 广西寺庙里佛像的异动,象征文化变迁。
  10. 钱君碎而投之江中: 钱君的遗物被投入江中,象征对历史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 “舞凤”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通过“丹霞”和“佛手”象征文化和信仰的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文化的赞美,既表达了对忠诚的追求,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苏轼的深邃思想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表忠碑: 忠诚的象征。
  • 舞凤: 美好的象征。
  • 丹霞: 自然景观与文化的象征。
  • 佛手: 宗教文化的象征。
  • 群夷: 边疆民族与文化交融的象征。

这些意象在诗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苏轼
    •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舞凤”象征什么?

    • A) 美好的事物
    • B) 忍耐
    • C) 忠诚
    • D) 历史
  3. “广西僧寺顷有佛动之异”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 A) 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 B) 自然景观的变化
    • C) 历史的回忆
    • D) 个人的感受

答案

  1. C) 苏轼
  2. A) 美好的事物
  3. A) 佛教文化的影响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另一首苏轼的经典作品,展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 《水调歌头》: 通过对月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 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苏轼更注重历史与文化的交融,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个体的豪情。
  • 杜甫的《春望》: 同样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苏轼的诗则更侧重于文化与历史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收录苏轼的所有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
  • 《宋诗鉴赏辞典》: 提供对宋代诗歌的全面分析与鉴赏。

相关查询

贺圣朝(春游) 贺圣朝 天针 贺圣朝 湖上春游,劫后仍盛,水窗午坐,黯然作此 贺圣朝 夜来香 贺圣朝 深仲来笺有阮郎归语,因戏作此词,代天台仙子问刘郎 贺圣朝 惜别 贺圣朝 太平兴国观中秋赏月 贺圣朝 羲州醮罢,命郭志全讲道德二篇 贺圣朝 贺圣朝·送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讥视 爻字旁的字 草木俱朽 独到 亠字旁的字 省循 簠簋之风 见怪不怪,其怪自绝 包含碓的词语有哪些 反文旁的字 班功行赏 马字旁的字 习结尾的成语 寒鸿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列真 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