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

时间: 2025-04-29 11:41:49

诗句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1:41:49

原文展示

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与试
作者:苏轼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前飞纸落成堆。
非关文字须重看,却被江山未收回。
眼昏烛暗细行斜,考阅精强外已夸。
明日失怀君莫怪,早知安足不成蛇。
乱山遮晓拥千层,睡美初凉撼不应。
昨夜酒行君屡叹,定知归梦到吴兴。
天台桂子为谁香,倦听空阶夜点凉。
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秋花不见眼花红,身在孤舟兀兀中。
细雨作寒知有意,未教金菊出蒿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写了作者在八月十七日再次登上望海楼的感受,似乎是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中提到楼上烟云的奇异,楼前飞舞的纸张堆积如山,暗示着一些繁杂的事情。并不是因为文字的缘故需要重看,而是因为江山的局势未曾改变,令人感慨。接着描绘了夜晚的昏暗以及细微的行踪,考卷的精华外表上显得很夸张。作者提醒明日失意的朋友不要怪罪于他,早已明白安慰的不足以弥补失落。随后,诗中描绘了被乱山环绕的清晨,秋凉之时令人感到不应有的震动。作者想起昨夜饮酒时朋友的叹息,想必是回梦归至吴兴。天台的桂子在为谁而香,听着空阶夜的凉声已感到疲倦。还有明天的潮水,不知有多少人会倾巢而出,争相打扮。最后,秋花的红色已不再见到,自己孤舟漂泊,感到无比的孤独。细雨带来的寒意似乎是有意而为,却未能让金菊从荒草中长出。

注释

  • 烟云:烟雾与云彩,这里指楼上景色的奇异。
  • 飞纸:指许多纸张随风飘落,象征着文书和试卷。
  • 江山未收回:江山的局势未有改变,暗示对国家的忧虑。
  • 失怀:失去心情,心中感到失落。
  • 吴兴:古代地名,指的是现在的吴兴区,苏轼的故乡。
  • 天台桂子:天台山的桂花,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 空阶夜点凉:夜晚的台阶上,滴落的露水让人感到凉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细腻,文风洒脱而深邃,作品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作者被贬谪期间,心境复杂。登楼望海,既有对国家的忧虑,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苏轼的这首《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展现了他在某个特定时刻的思绪与感受。他以“烟云”和“飞纸”为起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似乎在暗示当时的社会氛围与个人遭遇。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结合,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思考。

作者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江山的忧虑,更揭示出文化与个体命运的关系。反复提到的“失怀”与“孤舟”象征着他在政治风波中的无奈与孤独。尽管身处逆境,仍然能看到“明朝看潮在”的希望,这种积极的态度体现了他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深邃的哲思,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堪称宋代诗歌的典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楼上烟云怪不来:楼上所见的烟云奇特,似乎没有来由。
  2. 楼前飞纸落成堆:楼前飘落的纸张堆积成山,暗示着文书的繁杂。
  3. 非关文字须重看:并不是因为文辞需要重读。
  4. 却被江山未收回:却因国家的局势未曾改变而感到忧虑。
  5. 眼昏烛暗细行斜:眼前昏暗,烛光微弱,行走时的细微动作已经倾斜。
  6. 考阅精强外已夸:考卷上虽有精华,但外表却显得夸张。
  7. 明日失怀君莫怪:明日若因失意而感到失落,请不要怪我。
  8. 早知安足不成蛇:早已知晓安慰无用,犹如无用的蛇。
  9. 乱山遮晓拥千层:山峦重叠,遮挡住清晨的光线。
  10. 睡美初凉撼不应:初秋的凉意让人感到不应有的震动。
  11. 昨夜酒行君屡叹:昨夜饮酒时,朋友多次叹息。
  12. 定知归梦到吴兴:一定知道梦中归至吴兴。
  13. 天台桂子为谁香:天台山的桂花香气,究竟是为谁而香?
  14. 倦听空阶夜点凉:听着空荡荡的台阶上,夜晚的凉意令人感到疲倦。
  15. 赖有明朝看潮在:幸好明天还有机会看潮水。
  16. 万人空巷斗新妆:万人空巷,纷纷争相打扮。
  17. 秋花不见眼花红:秋天的花朵再也看不到鲜艳的红色。
  18. 身在孤舟兀兀中:自己独自在孤舟上漂泊,感到无比孤独。
  19. 细雨作寒知有意:细雨带来的寒意,似乎是有意而为。
  20. 未教金菊出蒿蓬:未能让金菊从荒草中走出。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的困境比作“孤舟”。
  • 拟人:细雨被形容为有意而为,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飞纸”与“烟云”,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个人遭遇的反思,以及对明天的期待与希望,体现了苏轼豁达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烟云:象征着无常与变幻的局势。
  2. 飞纸:代表着文书、考试的繁忙与焦虑。
  3. 孤舟:象征个人在社会中的孤独与无奈。
  4. 桂子:代表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
  5. 秋花:象征凋零与失落的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失怀”指的是什么?

    • A. 失去信心
    • B. 失去亲人
    • C. 失去心情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天台桂子”象征着____

  3. 判断题:本诗中的“飞纸”代表着作者对文书的喜爱。 (对/错)

答案

  1. C
  2. 美好的事物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自和前篇》李白《庐山谣》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感受,但苏轼更多的是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深思,而李白则展现出一种洒脱的豪情。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题秦淮晓渡图 杂感 杪秋漫兴 赠别 春归 寄梵川诸友 留别 秋日杂兴 其二 秋日杂兴 其一 和吴公仲庶游海云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清 止字旁的字 西市朝衣 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轨节 不可胜举 长字旁的字 包含迭的词语有哪些 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乚字旁的字 鼓字旁的字 鋝荐 绨袍之赠 援古刺今 译话 黑字旁的字 浑浑噩噩 殴公骂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