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1:00: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1:00:34
红梅三首 其二
作者: 苏轼 〔宋代〕
雪里开花却是迟,
何如独占上春时。
也知造物含深意,
故与施朱发妙姿。
细雨裛残千颗泪,
轻寒瘦损一分肌。
不应便杂妖桃杏,
数点微酸已著枝。
在雪中开花的梅花,开得确实比较晚,
不如在春天独自盛开。
我知道大自然蕴藏着深刻的意义,
所以梅花与施朱(红色的花)相比,显得格外美丽。
细雨湿润了残存的花瓣,像是千颗泪水在流淌,
微寒的天气使花的肌肤显得更加消瘦。
梅花不应该与妖艳的桃花和杏花混杂,
那几分微酸的气息已经在枝头显露。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
此诗创作于苏轼的晚年,正值北宋时期的动荡与变迁。梅花在诗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红梅三首 其二》是苏轼以梅花为题材的诗作之一,展现了他对梅花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诗中,梅花在寒冬腊月中开花,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与其他花卉相比,梅花的盛开显得更加珍贵和独特。尤其在诗的前两句中,诗人将梅花的盛开与春日的美好相对比,突出了梅花的高洁与独立。
在第三、四句中,苏轼提到“造物含深意”,这是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悟。他意识到,梅花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美丽,更是为了传达出一种深邃的生命意义。细雨和寒冷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梅花的脆弱与坚韧,令人心生怜惜。
最后两句则是对梅花的自我肯定,强调梅花不应与那些华丽的桃花杏花混为一谈。梅花微酸的气息,象征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正是这种忧伤构成了梅花的独特魅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美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通过梅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坚韧精神的赞美,传达出一种虽经历寒冬却依然绽放生命的美好情感。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花与梅花进行对比?
A. 牡丹
B. 桃花和杏花
C. 菊花
D. 荷花
“细雨裛残千颗泪”中的“裛”字是什么意思?
A. 干燥
B. 浸润
C. 冻结
D. 消失
全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向往
B. 梅花的坚韧与独特
C. 对自然的无奈
D. 对桃花的赞美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