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3:05: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3:05:04
待月新亭与已慵,眼花空乱烛花红。
溪山路隔烟尘外,觞咏身疑梦瘕中。
却暑已烦瞋恚雨,扫云须赖吉祥风。
水光已报冰办信,一笑难令万斛空。
在新亭等待明月,却因懒散而无心,眼前仿佛花烛闪烁,迷乱了我的视线。
溪水与山峦隔着烟尘,酒杯中吟诵的诗句,仿佛让我置身梦境。
炎热的夏日已经让人烦躁,扫除乌云需要依靠吉祥的风。
水面闪烁的光辉,已然传递出冰冷的信号,即使一笑也难以填满心中的空虚。
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生活中的细节描绘出深刻的情感。
本诗创作于一个夏日的夜晚,诗人或许正在新亭中与友人聚会,等待明月升起,但因懒散而产生了迷惘的情绪。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以“待月”开篇,瞬间勾勒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期待的氛围。诗人在新亭中静候明月,然而慵懒的心情却使他无法全然投入。接着“眼花空乱”一句,揭示出他内心的迷惑与不安,似乎周围的美好都无法让他感受到快乐。诗中描绘的“溪山路隔烟尘外”,将自然景致与内心的困扰相对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而后,诗人将夏日的烦躁与自然的变幻结合在一起,表达出人对气候的感受与自然的依赖。最后一句“一笑难令万斛空”通过一笑来表达内心的空虚,尽管有时欢笑可以暂时驱散忧愁,但内心深处的空虚依然存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细腻而富有层次感。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自然的依恋与对内心空虚的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繁华与孤独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待月”在整首诗中的意义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溪山路隔烟尘外”意在表达什么?
“一笑难令万斛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可以将李弥逊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对月亮的期待与思念,但李弥逊更强调内心的迷惘,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亲情的思念。在意象上,李弥逊的溪山与杜甫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诗歌风格。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李弥逊的诗歌,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