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暮春水仙花 其一》

时间: 2025-05-04 07:40:53

诗句

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

今从九月过三月,疑是前身与后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40:53

原文展示:

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今从九月过三月,疑是前身与后身。

白话文翻译:

我偶然在残冬时节遇见了洛神,只是孤独的心情却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到来。如今,感觉已经从九月走到了三月,不禁怀疑自己是前世与今生的交替。

注释:

  • 偶向:偶然遇见。
  • 残冬:残余的冬天,指春天即将来临时,冬天的气息仍在。
  • 洛神:古代神话中的美丽女神,象征着美和春天。
  • 孤情:孤独的情感。
  • 立先春:似乎在迎接春天的到来。
  • 今从九月过三月:意指时间的流逝,感觉已经从九月走到三月,反映了对时间的困惑和感慨。
  • 疑是前身与后身:怀疑自己是否在经历前世和今生的交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钟惺,明代诗人,字震亨,号惺叟,生于明中期,擅长诗词,尤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独特感受,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暮春水仙花》是钟惺在春末时节创作的,可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春天的美好与冬天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激发了他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与冬天的残留,表现了自然界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诗的开头“偶向残冬遇洛神”,将洛神与春天的美好相联系,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冬天的无奈。接着“孤情只道立先春”,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作者在孤独中感受到春天的温暖。最后两句“今从九月过三月,疑是前身与后身。”则通过时间的推移引发了哲学思考,展现了对生命轮回的疑惑与感慨。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邃,展现了钟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偶向残冬遇洛神:偶然间在冬天遇见了象征春天的美丽女神,暗示春天的气息即将来临。
  2. 孤情只道立先春:孤独的心情似乎在诉说春天的到来,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
  3. 今从九月过三月: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困惑,仿佛春天与冬天交替。
  4. 疑是前身与后身:对时间与生命的反思,表现出对轮回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洛神,赋予春天以人性化的特征。
  • 拟人:赋予孤独的情感以生命,表现内心的孤寂。
  • 对仗:诗中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冬交替的意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轮回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洛神:象征美丽、春天与希望。
  2. 残冬: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3. 孤情:代表内心的孤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偶向残冬遇洛神”中“洛神”指代什么? A. 冬天 B. 春天 C. 美丽女神
  2. 诗中“孤情只道立先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愁
  3. 诗的最后一句“疑是前身与后身”反映了什么主题? A. 时间的无常 B. 春天的来临 C. 孤独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暮春水仙花》都反映了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感慨,但《春望》更多关注社会动荡中的个人情感,而《暮春水仙花》则侧重于自然与内心的独白。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钟惺作品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浣溪沙 其五 小游仙 浣溪沙 浣溪沙十一首 其六 浣溪沙 浣溪沙 长江颂 浣溪沙 其八 集句 浣溪沙五首 其一 和韦庄 浣溪沙十首 其五 成都和友人 浣溪沙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言论风生 食字旁的字 千金之子 包含玺的词语有哪些 轻贤慢士 燕居深念 忧结尾的成语 包含汩的词语有哪些 平静无事 雨披 行膻 壮气吞牛 盘开头的成语 三撇旁的字 甄物 户字头的字 頁字旁的字 霞绡雾縠 牙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