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4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2:40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
作者:钟惺 〔明代〕
千门市火乱渔灯,
衔尾官艘也系罾。
崖屋乍随春涨徙,
滩舟专候早潮升。
清时闾左衣形缓,
俭岁江东米价增。
从客讳言新入洛,
自称前度到金陵。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的繁华景象:千家万户的灯火在夜晚闪烁,渔船与官船交错,河岸的房屋随着春水上涨而慢慢移动,滩涂上的小船则在静静等待着潮水的上涨。清明时节,街头衣服的款式变得宽松,而今年的丰收却使得江东的米价上涨。诗人提到自己是一位外地客人,刚刚到达洛阳,却自称之前曾到过金陵。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以擅长写俳体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江南水乡的风景和生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经济发展时期,长江流域的商业活动频繁,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景象,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和自然变迁。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边夜晚的繁华景象,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诗中通过“千门市火乱渔灯”开篇,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夜色中成千上百的灯火交相辉映,生动地传达出市井的喧嚣与繁荣。
接着,诗人描绘了官船与渔船的交错,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繁忙与生活的多样性。而“崖屋乍随春涨徙”则通过春水的上涨,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滩舟的静候则透露出一种静谧与期待,似乎暗示着生活的节奏与自然的和谐。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人们生活状态的观察,清明时节的衣着变化与米价的上涨,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压力。这些细节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时代的气息,还引发对生活的思考。
最后,诗人以“从客讳言新入洛”结束,表现出身为外乡人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怀念,带有淡淡的哀愁与思索,给整首诗增添了深度与厚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江边的繁华与自然的变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与人们的生活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千门市火”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人提到“清时闾左衣形缓”是指什么?
诗的结尾提到“自称前度到金陵”,这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