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6 02:30:45

诗句

江乡涨后指荒郊,木杪鱼罾俯雀巢。

处处葑田催种麦,家家竹瓦代诛茅。

岸容霜老菰蒲秃,水气晴粘草树交。

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0:45

原文展示:

江乡涨后指荒郊,木杪鱼罾俯雀巢。
处处葑田催种麦,家家竹瓦代诛茅。
岸容霜老菰蒲秃,水气晴粘草树交。
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乡村,涨水后指向荒凉的郊野,
树梢上挂着鱼网,俯视着鸟巢。
到处的葑田催促着播种小麦,
家家户户用竹瓦代替了茅草屋顶。
岸边的菰蒲在霜冻中显得苍老枯萎,
水气晴日下,草木交融,粘稠如胶。
快船在波浪中只留下一寸的痕迹,
急湍中又让人怨恨船只的粘滞。

注释:

  • 江乡:江边的乡村,指的是生活在江边的地区。
  • 涨后:指江水涨潮之后的情景。
  • 木杪:树的尖端,指树的高处。
  • 鱼罾:捕鱼的网具,古代捕鱼的一种工具。
  • 葑田:一种水稻,指的是稻田。
  • 竹瓦:用竹子编成的屋顶,代替茅草的材料。
  • 菰蒲:一种水生植物,常见于江边。
  • 快舫:快速的船只。
  • 急湍:急流,指水流的速度很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惺,明代诗人,生于嘉靖年间,擅长诗词,作品常涉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表现出对乡土的深厚感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自然变迁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江乡的生活场景,表达对乡村生活的思考,以及对自然变化的观察。

诗歌鉴赏: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乡涨水后的景象,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把读者带入一种宁静又略显荒凉的乡村生活中。开篇即以“江乡涨后”引入,暗示水位上涨后带来的变化。随着水涨,原本宁静的乡村变得有些荒凉,树顶的鱼网和鸟巢映照出一种人与自然共生的状态。接着,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呈现出田园的生活气息:田地里忙碌的农民催促播种,家家户户的竹瓦屋顶替代了茅草,显示出一种逐渐向现代化转变的生活状态。

而后半段则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岸边的菰蒲因霜冻而显得苍老,水气与草树交融,形成了一幅清新而又略显沉重的画面。最后的几句,诗人用“快舫蚀波才寸许,急湍底复怨舟胶”表达了一种对船只在急流中的无奈与怨恨,强调了自然力量的强大与人对其的渺小。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江乡的自然美景,也透出诗人对乡土生活的深情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与生活变迁的交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乡涨后指荒郊”:水涨后,乡村的景象指向荒凉的郊外,暗示着自然变化带来的影响。
  2. “木杪鱼罾俯雀巢”:树梢挂着捕鱼的网,俯视着鸟巢,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3. “处处葑田催种麦”:田间忙碌的场景,催促着农民播种,展现农村生活的节奏。
  4. “家家竹瓦代诛茅”:家家户户的房屋变化,反映出乡村生活的逐渐现代化。
  5. “岸容霜老菰蒲秃”:岸边植物因霜冻而显得衰老,传达出季节变迁的无情。
  6. “水气晴粘草树交”:晴天水气弥漫,草木交融,描绘出一种湿润的自然环境。
  7. “快舫蚀波才寸许”:快船在波浪中留下微弱痕迹,表现出自然力量的强大。
  8. “急湍底复怨舟胶”:急流中让人怨恨船只的粘滞,暗示着人对自然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快舫蚀波才寸许”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波浪中微弱的存在感。
  • 拟人:岸边植物的“霜老”赋予自然以生命的感觉,反映出自然的衰退。
  • 对仗:上下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江乡自然景色与人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意象分析:

  • 江乡:象征着乡土情怀和自然景观。
  • 鱼罾与雀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葑田:象征着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的繁忙。
  • 竹瓦与茅草:反映了乡村生活的变迁与发展。
  • 菰蒲与水气:传达出自然界的变化与时光流逝的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乡涨后”指的是什么样的情景?
    A. 河水干涸
    B. 江水上涨
    C. 江边农田丰收

  2. “快舫蚀波才寸许”中“蚀波”指的是什么?
    A. 船只在波浪中的痕迹
    B. 波浪的强烈
    C. 船只的速度

  3. 诗中提到的“竹瓦”替代了什么材料?
    A. 砖瓦
    B. 茅草
    C. 木板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舟唱晚》:描绘江边渔民的生活场景,主题相近。
  • 《春江花月夜》:同样表现江边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对比:两首诗均表现了自然美景与生活的交织,但李白更多表现出奔放的情感,而钟惺则更显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钟惺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念奴娇(追和张巨山《牡丹词》) 念奴娇 东洋美人图 念奴娇 游南岳并序 念奴娇 念奴娇 松针 念奴娇 念奴娇 怀宗梅岑表弟兼柬鹤问 念奴娇(重九前二日登西塔观县治,用前韵) 念奴娇 走马镫影 念奴娇 咏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霍世盗名 毫厘千里 亠字旁的字 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矛字旁的字 嘴道儿 忧国忧民 英称 牛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穷荒绝徼 镗镗 铁查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包含牢的词语有哪些 一拥而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