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0:12:38
〔明代〕钟惺(1574~1624) 明代文学家。字伯敬,号退谷,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曾任工部主事,万历四十四年(1616)与林古度登泰山。后官至福建提学佥事。不久辞官归乡,闭户读书,晚年入寺院。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他与同里谭元春共选《唐诗归》和《古诗归》(见《诗归》),名扬一时,形成“竟陵派”,世称“钟谭”。
钟惺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钟一贯任武进(今属江苏)学训。万历三十八年中(1610年)进士,授行人,掌管诗诣及册封事宜。次年,他以奉节使臣出使成都;后又出使山东。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再赴贵州,主持乡试。后迁工部主事,又由北京调往江南,任南京礼部祭祠司主事,迁南京礼部仪制司郎中。在南京时,钟惺简淡自持,于秦淮河畔租一楼屋,伏案读史至深夜,每有所得辄记之,撰成《史怀》一书,评论古史,“多所发明,有古贤所不逮者”。其为人严冷,不喜接俗客,由此得谢人事,研读史书。喜游名山大川,曾与林古度同登泰山。天启初年,钟惺升任福建提学佥事,他在闽中仍倡幽峭诗风,并且参以禅旨,令人莫测高深,有“诗妖”之名。江南张泽、华淑,闽人蔡复一等,倾心附和,把钟惺奉为“深幽孤峭之宗”。不久,钟惺因丧父,回家守制,竟于天启五年(1625年)病逝于家,享年五十二岁。卒葬天门县城南鲁家畈(今天门县李场公社)。至今墓碑尚存。明清时,县内立有“钟谭合祠”,坊题“天下文章”四字。遗址在今天门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之东。 后人将他的诗文辑为《隐秀轩集》。
其一:反对拟古文风。他对明中叶以后盛行文坛的拟古主张加以批驳,指出“作诗者之意兴,虑无不代求其高。高者,取异于途径耳。夫途径者,不能不异者也”(钟惺《诗归序》)。他认为“七子”模拟古人词句,只不过是“取古人之极肤、极狭、极熟便于口手者,以为古人在是”(同前)。因而力求改变这种文风,提出“势有穷而必变”的变革主张(《问山亭诗序》)。
【 宿浦口周生池馆 】 江边事事作山家,复有山斋著水涯。一壑阴晴... 详情
【 月下新桐喜徐元叹至 】 是物多妨月,桐阴殊不然。长如晨露引,不隔... 详情
【 沈雨若自常熟过访(时喜得受之书) 】 见君疑旧识,不必故人书。所念久离别,欣闻... 详情
【 寄怀表兄王幼振兼邀枉过 】 病来疏旧友,老至念周亲。五十余中表,存亡... 详情
【 北固夜归 】 游迟畏晚天,晚际反凄妍。好月下山路,顺风... 详情
【 西陵峡 】 过此即大江,峡亦终于此。前途岂不夷,未达... 详情
【 瞿唐 】 至此始称峡,岸束江龃龉。江势有往还,前山... 详情
【 雨发九湾至归州 】 乱山无清晓,云水但稠浊。累日行重岚,丛密... 详情
【 九湾 】 若非蹈今涂,昨日险亦足。果然备层峻,蛇鬼... 详情
【 观象台铜浑天仪刻漏 】 制出何人手,年标异代君。篆成蝌蚪迹,斑上... 详情
【 坠蝉 】 神洁诚难辱,居高未免危。又非逢臂怒,遂致... 详情
【 暮春水仙花 其四 】 每笑梅花太畏喧,一身自许历寒温。春风特念... 详情
【 暮春水仙花 其三 】 万花如燄柳如烟,常??冰绡畏不前。曾在水... 详情
【 暮春水仙花 其二 】 物值同时妒亦宜,梅花今见子离离。相逢洞口... 详情
【 暮春水仙花 其一 】 偶向残冬遇洛神,孤情只道立先春。今从九月... 详情
【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二 】 鸣榔打鼓暮乘潮,借得官舟胜客𦨣。奴子暂时... 详情
【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一 】 潮褪金焦岸稍巉,断虹嵌壁剑双椷。岚堆积翠... 详情
【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十 】 千门市火乱渔灯,衔尾官艘也系罾。崖屋乍随... 详情
【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九 】 土风何异竟陵城,水代平田网代耕。放去翳凫... 详情
【 江行俳体十二首 其八 】 小聚星晨屡断连,山椒一缕露人烟。土音偏不...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