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啸上人之五台》

时间: 2025-04-26 03:36:18

诗句

白下珠林最有名,忽来燕赵作游僧。

春风大众迷花雨,夜壑孤藤看佛灯。

巳办一瓢相伴去,其如多病不能兴。

归来只洗双荷叶,听学文殊演上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18

原文展示:

白下珠林最有名,忽来燕赵作游僧。
春风大众迷花雨,夜壑孤藤看佛灯。
巳办一瓢相伴去,其如多病不能兴。
归来只洗双荷叶,听学文殊演上乘。

白话文翻译:

在白下的珠林最为著名,忽然有位来自燕赵的游方僧人来到这里。
春风中人们都被花雨迷住了,夜晚在山谷里孤独的藤蔓下,观赏着佛灯。
我已经准备好一瓢酒相伴你远行,但我如同多病的人无法兴致勃勃。
等你归来后,我只想洗净双荷叶,静心聆听文殊菩萨讲解佛法的高深道理。

注释:

  • 白下:指白下区,今南京一带,因为有著名的白下山而得名。
  • 珠林:指美丽的森林,可能指代风景名胜。
  • 游僧:游方的和尚,四处游历,传教讲经。
  • 春风大众:春风中人们沉醉于花雨之中。
  • 夜壑:夜晚的山谷。
  • 孤藤:孤独的藤蔓,象征着孤寂。
  • 文殊:文殊菩萨,佛教中的智慧象征。
  • 上乘:指高深的佛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字子晦,号青藤,晚号澄怀。徐渭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在文学和绘画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徐渭与一位来自燕赵的游僧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及对佛教深厚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崇尚及人们在春暖花开时节中的迷醉心态。

诗歌鉴赏:

《送啸上人之五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送别诗。开篇便以“白下珠林”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珍视。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在春风中沉醉于花雨的状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夜晚的孤独与清冷又让人感到一种隐隐的忧伤,诗人用“夜壑孤藤”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孤独中对佛灯的仰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一瓢相伴去”展现了友谊的深厚,尽管自己身体多病,却依然希望能与友人一同畅饮,享受这一刻的欢聚。最后,诗人以洗荷叶、听文殊的情景作为结尾,表现了他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也体现了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整个诗歌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同时,融入了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白下珠林最有名:白下山下的珠林,因其美丽而闻名。
  2. 忽来燕赵作游僧:忽然有位来自燕赵的和尚来到这里,强调了友人的突然到访。
  3. 春风大众迷花雨:春风中人们都被花雨的美景所迷惑,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4. 夜壑孤藤看佛灯:夜晚的山谷中,孤独的藤蔓下,诗人凝视着佛灯,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5. 巳办一瓢相伴去:我已经准备好一瓢酒来陪伴你出行,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6. 其如多病不能兴:自己身体多病,无法兴奋,反映了诗人的无奈与忧伤。
  7. 归来只洗双荷叶:等你归来,我只想洗净荷叶,象征着诗人对简单、纯净生活的向往。
  8. 听学文殊演上乘:期待能聆听文殊菩萨讲解佛法的高深,表达了对佛教智慧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壑孤藤”隐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荷叶、佛灯等意象象征着纯洁与智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佛教智慧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林:象征美好自然,代表着诗人的精神家园。
  • 游僧:象征追求自由与智慧的人,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的认同。
  • 荷叶:象征纯洁与清新,传达出对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 佛灯:象征智慧与启迪,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追求与思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白下珠林”是在什么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成都

  2. 诗中“游僧”指的是哪种人? A. 游手好闲者
    B. 传教的和尚
    C. 君子
    D. 学者

  3. 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做什么? A. 赏花
    B. 游玩
    C. 喝酒
    D. 读书

答案:

  1. A. 南京
  2. B. 传教的和尚
  3. C. 喝酒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其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友情的坚韧,而徐渭的《送啸上人之五台》则更多地融入了对佛教的思考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表现出诗人在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境与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徐渭研究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和山房十咏 访阆州读书岩 水龙吟(乘雪登仲宣楼,和前韵) 代襄阃宴新除史制卿乐语口号 过新滩作出峡行 满江红(再和) 宜兴山房十首 黄州上已和王子方雪堂韵 庚申病中作 满江红 其二 和刘仓咏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五李三张 穷嘴 爻字旁的字 实名 龍字旁的字 攀鳞附翼 银花火树 缕结尾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嘁嘁喳喳 川字旁的字 简笔字 课外 嘴快 枝开头的成语 包含娱的词语有哪些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