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18
白下珠林最有名,忽来燕赵作游僧。
春风大众迷花雨,夜壑孤藤看佛灯。
巳办一瓢相伴去,其如多病不能兴。
归来只洗双荷叶,听学文殊演上乘。
在白下的珠林最为著名,忽然有位来自燕赵的游方僧人来到这里。
春风中人们都被花雨迷住了,夜晚在山谷里孤独的藤蔓下,观赏着佛灯。
我已经准备好一瓢酒相伴你远行,但我如同多病的人无法兴致勃勃。
等你归来后,我只想洗净双荷叶,静心聆听文殊菩萨讲解佛法的高深道理。
徐渭(1521-1593),明代著名诗人、画家和书法家,字子晦,号青藤,晚号澄怀。徐渭以其独特的个性和艺术风格,在文学和绘画上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著称。
本诗写于徐渭与一位来自燕赵的游僧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情感及对佛教深厚的向往。诗中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崇尚及人们在春暖花开时节中的迷醉心态。
《送啸上人之五台》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送别诗。开篇便以“白下珠林”引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珍视。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在春风中沉醉于花雨的状态,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然而,夜晚的孤独与清冷又让人感到一种隐隐的忧伤,诗人用“夜壑孤藤”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孤独中对佛灯的仰望,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向往。
诗中提到的“一瓢相伴去”展现了友谊的深厚,尽管自己身体多病,却依然希望能与友人一同畅饮,享受这一刻的欢聚。最后,诗人以洗荷叶、听文殊的情景作为结尾,表现了他对友人归来的期待,也体现了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希望。
整个诗歌在描绘自然与人情的同时,融入了对佛教哲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佛教智慧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索。
诗中提到的“白下珠林”是在什么地方?
A. 南京
B. 北京
C. 上海
D. 成都
诗中“游僧”指的是哪种人?
A. 游手好闲者
B. 传教的和尚
C. 君子
D. 学者
诗人希望与友人一起做什么?
A. 赏花
B. 游玩
C. 喝酒
D. 读书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其侧重于壮阔的自然景观与友情的坚韧,而徐渭的《送啸上人之五台》则更多地融入了对佛教的思考与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表现出诗人在友人离别时的复杂心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