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2:45
露筋祠
作者: 徐渭 〔明代〕
乌鸟既能伤义士,
蚊虻何苦碎贞肌。
由来天道本无定,
谁使昆虫必有知。
画壁几残春社雨,
灵风时满夜归旗。
烟波一望三千里,
长在湘江洛水湄。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间不公的感慨。即使是乌鸦这样的鸟也能伤害有义之士,何以小小的蚊虫也要折磨清白的肌肤呢?自古以来,天道本就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律,谁能保证昆虫就一定懂得人类的情感呢?墙上的画壁在春雨中已经残破,夜晚的清风摇动着归来的旗帜。烟波浩渺,远望三千里,长久以来的湘江与洛水边。
徐渭(1521年—1593年),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他的作品常融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露筋祠》创作于徐渭晚年,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诗人通过对昆虫和自然的描写,反映出对人世间不公现象的深切思考,抒发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
《露筋祠》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徐渭通过对小虫与大鸟的对比,表现了人世间的不平与无奈。诗中的“乌鸟”与“蚊虻”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物,更是象征着那些在社会中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存在。诗人用“义士”与“贞肌”来强调道德与清白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处境。在一系列的自然描写中,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画壁与春雨的意象,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代表了美好事物的破灭,令人感伤。最后,烟波浩渺的意象,既是对未来的向往,也是对现实的无奈,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思想与情感的复杂性。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不公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通过自然的描写,揭示出人类情感的孤独与脆弱,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徐渭是哪一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义士”指的是?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与李白《将进酒》中的豪情壮志相比,徐渭的《露筋祠》更显得哲理深邃与感伤。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前者强调对人生的积极态度,而后者则呈现出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