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0:35
禹陵
作者:徐渭 〔明代〕
年来只读景纯书,此日登临似启予。
葬罢桓碑犹竖卯,封完玉字不通鱼。
杨梅树下人谁解,菡萏须中气所居。
即遣子长重到此,不过探胜立须臾。
这几年我只读李景纯的书,今天登上这里,仿佛是对我的启迪。
刚刚为桓公的墓碑安葬完毕,碑旁的卯木仍然竖立着,封土已完好,但在玉字上却无法通行。
在杨梅树下,有谁能够懂得其中的深意?菡萏的根须生长在水中,气息在这里栖息。
打算让儿子再次来到这里,不过是为了欣赏风景,稍作停留而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桓公是春秋时期的鲁国国君,因其政治成就而被后世铭记。诗中提及桓公的墓碑,反映了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
作者介绍: 徐渭(1521-1593),字子升,号青藤,明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以个性鲜明、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禹陵》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徐渭在这一背景下,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对历史的思考。
《禹陵》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诗。诗人以“年来只读景纯书”开篇,将读书与旅行结合,表现出他对自然和历史的敏感。诗中的“葬罢桓碑犹竖卯”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蕴含着对先贤的敬意。
接下来的“封完玉字不通鱼”则在细节上引申出对文化传承的思考,玉字的封闭象征着古代文化的隔阂,同时也暗示着个人对历史的追寻与理解的无奈。杨梅树下的“人谁解”则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感受,人们在历史的尘埃中往往难以找到共鸣。
最后,诗人提到“即遣子长重到此”,表达出对下一代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在历史的脉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象中,融合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思考,展现了徐渭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哲思。诗人在历史的背景下,探讨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关系,展现了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提到的“景纯”是指哪位古代著名书法家?
诗中“葬罢桓碑犹竖卯”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菡萏”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渭的《禹陵》和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但徐渭更多地关注于历史的沉重和文化的隔阂,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自然的热爱。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禹陵》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