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27: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7:46
原文展示:
单于南去善阳关,身逐归云到处闲。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
白话文翻译:
单于向南前往善阳关,身随归云四处闲游。曾经是五年莲府的客人,每次听到胡虏在阴山哭泣。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字伯苍,河南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他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曾任宰相。武元衡的诗风清新,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这首诗反映了边疆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单于结束战争后归来的情景,反映了边疆和平的景象。诗中“曾是五年莲府客”表明作者曾长期在官府任职,对边疆事务有深刻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单于南行至善阳关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首句“单于南去善阳关”直接点明了主题,单于的南行象征着战争的结束和和平的到来。第二句“身逐归云到处闲”用归云比喻单于的归途,表达了和平时期的闲适和自由。后两句“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则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通过单于的南行和归云的比喻,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同时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反映了边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单于”指的是什么? A. 古代匈奴的君主 B. 古代汉族的君主 C. 古代官府的官员 D. 古代文人的别称
诗中的“善阳关”位于哪个省? A. 山西省 B. 河北省 C. 河南省 D. 内蒙古自治区
诗中的“归云”比喻什么? A. 单于的归途 B. 战争的结束 C. 和平的到来 D. 自由的生活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