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53
原文展示:
花石纲 假山虽假总非真, 未必中间可隐身。 若使此山身可隐, 上皇不作远行人。
白话文翻译:
假山虽说是假的,但终究不是真的, 它中间未必能藏身。 如果这座山真能让人隐居, 那么皇上就不会远行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抒情、咏物为主,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观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对假山的描写,隐喻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在宋代,文人多有隐逸之志,但往往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此诗正是这种情感的体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假山为切入点,通过对“假”与“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首句“假山虽假总非真”,直接点明了假山的虚幻性,暗示了现实世界的虚伪和不真实。次句“未必中间可隐身”,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虚幻感,指出即使在看似可以隐居的假山中,也无法真正实现隐逸。后两句“若使此山身可隐,上皇不作远行人”,则通过假设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假山的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假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通过对“假”与“真”的对比,以及假设的语气,强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反映了宋代文人普遍的隐逸情结和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态度。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假山”象征着什么? A. 真实的生活 B. 虚幻的世界 C. 隐逸的生活 D. 远行的皇帝
诗中的“上皇不作远行人”表达了什么? A. 对皇帝的赞美 B. 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C. 对现实世界的不满 D. 对远行的向往
答案: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