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4:03: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4:03:33
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
微阳九地来,颠风三日发。
父老窃相语,号令风为节。
讲武罢冬夫,畿甸休保甲。
累囚出死地,冗官去烦杂。
手诏可人心,吾君信明哲。
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
天公听一言,惟幸早诛魃。
这首诗描写了久旱不雨的天气,导致干旱的魃神依然存在,阴云笼罩却未能降雪。微弱的阳光逐渐升起,经过三天的狂风,似乎要带来变化。村里的老人们在私下交流,称呼风为节令。冬季的战争已停止,周边地区也不再防备。那些被囚禁的人得以重见天日,冗余的官员也被清除,政令得以顺畅而明朗。可人心所向的手诏,吾君明智而贤明。可风仍频频来袭,雪却迟迟未降,明年恐怕会缺少小麦。天公听我一言,希望能早日除掉魃神。
苏辙(1039-1112),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兄长苏轼。苏辙的诗词以清新、自然著称,常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和对自然景象的感悟。
《冬至雪》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气候异常的时期。诗中反映了当时民众因干旱而忧虑的心情,表现了对国家治理和自然灾害的深刻思考。
《冬至雪》通过描绘气候变化和政治现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事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的开头,"旱久魃不死,连阴未成雪",直接揭示了干旱带来的困扰,展现了大自然的无情与魃神的影响。接着,诗人以微阳和颠风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的变化,暗示着希望的来临。诗中提到父老的私语,显示出民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
随着诗歌的发展,苏辙展现了对社会政治的反思,呼应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腐败。通过“冗官去烦杂”“吾君信明哲”等句子,诗人表达了对明主的期望,渴望国家治理的清明与民生的安定。最后,"风频雪犹吝,来岁恐无麦",不仅是对未来的忧虑,更是对自然灾害和人祸交织的深度思考。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和排比的手法,使得情感更加丰富,意象更加鲜明。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描写,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强烈的共鸣。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以及对社会政治的思考,表达了对民生的关怀与对明君的期望。通过对干旱与政治腐败的反思,诗人渴望国家的安定与人民的幸福。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魃”指代什么?
填空:诗中提到的“微阳”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腐败的无奈。 (对/错)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诗人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