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36: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36:29
浙源山
作者: 权邦彦 〔宋代〕
一抹冷云遮岭半,
千章古木满岩隈。
山深林合失昏昼,
路转溪回迷去来。
鹰隼翻空何事击,
猿猱缘壁为谁哀。
此行步步山寮界,
归雁诗图相对开。
一缕寒冷的云雾遮住了山岭的半边,
古老的树林在山岩的阴影中显得格外繁茂。
山里深处,树林交错使得白昼变得昏暗,
小路蜿蜒曲折,溪水回转让人迷失方向。
天空中飞翔的鹰隼在追逐着什么?
猿猴在悬崖上哀鸣,为谁而悲伤?
这一路走来,每一步都在山寮的边界,
归来的大雁与我的诗意相互映衬着。
权邦彦,字仲明,号幽栖,宋代诗人,生活于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写景抒情,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浙源山》创作于权邦彦游历浙源山时,诗中描绘了山中幽深的自然景色,反映了作者在旅途中对自然的感悟,以及由景生情的心境。
《浙源山》是一首描绘山水的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浙源山的自然风光和作者内心的情感。全诗以冷云、古木、鹰隼、猿猱等意象为主线,展现了山林的幽深和生机。首句“一抹冷云遮岭半”以冷云渲染了山的神秘感,给人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感觉;而“千章古木满岩隈”则通过古木的描绘,赋予山林厚重的历史感,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中间几句“山深林合失昏昼,路转溪回迷去来”,进一步深化了山林的幽静和迷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醉和迷惘。最后两句“此行步步山寮界,归雁诗图相对开”,则以归雁作为结尾,象征着思乡与归属,诗人内心的情感在此升华,形成一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浙源山的热爱与感悟,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思索,情感真挚而细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出在自然中感悟人生哲理的深邃情感。
“一抹冷云”中的“冷云”指的是:
A. 暖和的云
B. 寒冷的云
C. 彩色的云
答案: B
诗中提到的“猿猱”为谁哀?
A. 自己
B. 归雁
C. 其他动物
答案: A
“山深林合失昏昼”中的“失”字可以理解为:
A. 得到
B. 失去
C. 忘记
答案: B
《浙源山》与《山行》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