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4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4:54
沈霾几日放春晴,
十里芳塍两岸平。
黄到菜花青入麦,
咏鸿亭下过清明。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经过几天的阴霾天气,终于迎来了春天的晴朗;河岸两旁的田野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菜花已经开得金黄,麦子也长得青翠。在咏鸿亭下,正值清明时节,诗人感慨春天的美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诗中提到清明,暗示春日的温暖和生机。
作者介绍
刘敦元,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诗歌作品闻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着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可能是在作者外出游玩时所作,反映了他对春天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虔州道中 其二》是一首极具春日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观察和细腻感受。首句“沈霾几日放春晴”,通过对比阴霾与晴天,表现了春天的珍贵和来之不易。在经历了几日的阴霾后,春天的阳光显得格外明媚,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希望即将到来。
接下来的“十里芳塍两岸平”,则通过“十里”这个量词描绘出一种宽广的视野,给人以开阔的感觉。而“芳塍”不仅仅是对田野的描绘,更是对春日生机的赞美,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图景。
“黄到菜花青入麦”一句,色彩的对比鲜明,黄色的菜花与青翠的麦田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显示出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也象征着生机与希望。最后一句“咏鸿亭下过清明”,在咏鸿亭中吟咏,自然引入了清明节的主题,既有时间的标志,也暗含了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的描绘,传达出生命的希望与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春天的赞美。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沈霾”指的是什么天气?
诗中提到的“十里芳塍”意指什么?
“黄到菜花青入麦”中“黄”和“青”分别指代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刘敦元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诗中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更多地透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而刘敦元的诗则显得更加轻松愉悦,专注于自然景色,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