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坐三首》

时间: 2025-04-30 01:03:21

诗句

微寒骚屑窗竹,淡月朦胧夜天。

路暗城头传警,漏稀更士高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3:21

原文展示:

微寒骚屑窗竹,淡月朦胧夜天。 路暗城头传警,漏稀更士高眠。

白话文翻译:

微寒中,窗外的竹子轻轻摇曳,发出沙沙声响;淡淡的月光下,夜空显得朦胧不清。 城头上,路灯昏暗,传来警戒的声音;夜深人静,更夫们已经高枕无忧地睡着了。

注释:

  • 微寒:轻微的寒意。
  • 骚屑:形容竹叶摩擦的声音。
  • 朦胧:模糊不清的样子。
  • 传警:传递警戒的声音。
  • 漏稀:指夜深,漏壶(古代计时器)的水滴声稀疏。
  • 更士:指夜间巡逻的更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夜坐三首》是他在夜晚静坐时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警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夜晚静坐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微寒、竹声、淡月、城头警声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警觉的夜晚氛围。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警觉的夜晚。首句“微寒骚屑窗竹”,通过“微寒”和“骚屑”两个词,传达了夜晚的清凉和竹叶的摩擦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次句“淡月朦胧夜天”,用“淡月”和“朦胧”来形容夜空,增添了一层神秘感。后两句“路暗城头传警,漏稀更士高眠”,则通过城头的警声和更夫的高眠,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警觉并存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夜晚的独特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微寒”和“骚屑”两个词,传达了夜晚的清凉和竹叶的摩擦声,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次句用“淡月”和“朦胧”来形容夜空,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 后两句通过城头的警声和更夫的高眠,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警觉并存的复杂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骚屑窗竹”中的“骚屑”赋予了竹叶以人的动作,使其更加生动。
  • 对仗:“微寒骚屑窗竹,淡月朦胧夜天”中的“微寒”与“淡月”,“骚屑”与“朦胧”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夜晚宁静与警觉并存的感受,展现了夜晚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微寒:象征夜晚的清凉。
  • 骚屑:象征竹叶的摩擦声,增添了夜晚的生动感。
  • 淡月:象征夜空的朦胧美。
  • 传警:象征夜晚的警觉。
  • 高眠:象征夜晚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骚屑”一词形容的是什么声音? A. 风声 B. 竹叶摩擦声 C. 水声 D. 鸟鸣声

  2. 诗中“淡月朦胧夜天”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夜空? A. 明亮清晰的 B. 模糊不清的 C. 黑暗无光的 D. 星光璀璨的

  3. 诗中“路暗城头传警”中的“传警”指的是什么? A. 传递消息 B. 传递警戒的声音 C. 传递命令 D. 传递信号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同样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警觉。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夜晚的月亮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夜坐三首》与苏轼的《临江仙·夜归临皋》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警觉,但张耒的诗更加注重细节的描写,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尉迟杯•和清真 尉迟杯 尉迟杯 用片玉韵,题上彊村授砚图 尉迟杯 尉迟杯 湘水舟中和清真 尉迟杯 伟卿病甚送其归里 尉迟杯 幽期 尉迟杯  水仙花 尉迟杯 尉迟杯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水村山郭 假形 一应俱全 竿头一步 花样经 狂风怒号 牙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斗詈 辂挽 包含坦的词语有哪些 盘木朽株 包含梦的词语有哪些 門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老成见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