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京寄无咎二首》

时间: 2025-05-04 00:25:24

诗句

不许多闻长乐钟,打包旦遇又匆匆。

长安城里谁相识,只有周南太史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24

原文展示:

出京寄无咎二首 张耒 〔宋代〕

不许多闻长乐钟,打包旦遇又匆匆。 长安城里谁相识,只有周南太史公。

白话文翻译:

不要让长乐宫的钟声多听,打包行李时又匆匆相遇。 在长安城里,有谁认识我呢?只有周南的太史公。

注释:

字词注释:

  • 不许:不要。
  • 多闻:多听。
  • 长乐钟:指长乐宫的钟声,长乐宫是汉代皇宫之一。
  • 打包:收拾行李。
  • 旦遇:早晨相遇。
  • 匆匆:匆忙。
  • 长安城:古代中国的首都,今西安。
  • 周南太史公:指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曾任太史令。

典故解析:

  • 周南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中自称“太史公”,此处用以指代司马迁,表达诗人在长安城中孤独无助,只有历史上的伟人能与之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约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可能作于张耒离开京城时的感慨,表达了对长安繁华的疏离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怀念。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耒离开京城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长安繁华的疏离感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诗中“不许多闻长乐钟”反映了诗人对宫廷生活的厌倦,“长安城里谁相识”则表达了他在这个繁华都市中的孤独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离开京城时的复杂心情。诗中“不许多闻长乐钟”一句,既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也暗示了对自由的向往。而“长安城里谁相识”则深刻描绘了诗人在繁华都市中的孤独和无助。最后提到“周南太史公”,不仅是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我安慰。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的追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许多闻长乐钟”:诗人表达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不希望再听到长乐宫的钟声,这钟声象征着宫廷的繁华和束缚。
  2. “打包旦遇又匆匆”:描述了诗人匆忙收拾行李的情景,暗示了他离开京城的急迫和无奈。
  3. “长安城里谁相识”:诗人感叹在长安这个繁华的都市中,自己却无人相识,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
  4. “只有周南太史公”:最后提到司马迁,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也是对自己处境的自我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长乐钟”比喻宫廷的繁华和束缚。
  • 拟人:“打包旦遇又匆匆”中的“打包”和“匆匆”赋予了行李和时间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不许多闻长乐钟,打包旦遇又匆匆”中的“不许”和“打包”,“多闻”和“旦遇”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在离开京城时的孤独和无助,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怀念。通过对比宫廷的繁华和个人的孤独,诗人抒发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历史的追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乐钟:象征宫廷的繁华和束缚。
  • 打包:象征离开和新的开始。
  • 长安城:象征繁华和孤独。
  • 周南太史公:象征历史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乐钟”象征什么? A. 宫廷的繁华 B. 自由的生活 C. 历史的记忆 D. 孤独的感受

  2. 诗中“周南太史公”指的是谁? A. 司马迁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宫廷生活的厌倦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历史的追思 D. 对孤独和无助的表达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和个人的孤独。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出京寄无咎二首》与王维的《送别》都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张耒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对历史的追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史记》:司马迁的著作,了解“周南太史公”的背景。

相关查询

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君子 论毅力 少年中国说 读陆放翁集 临江仙·披袍□[1]地红宫锦 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 江城子 其三 麦秀两岐 薄命女(一名长命女) 天仙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急公好义 一不做,二不休 靑字旁的字 人人有分 檐楹 餐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禽夷 包含孔的词语有哪些 人字头的字 饶舌 奇想天开 西字头的字 辵字旁的字 涂歌里抃 重势 趮疾 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辛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