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5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55:39
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这首诗的意思是:没有任何可以探寻的缝隙,我常常担心在黑暗中行动会触犯了什么机缘。恰好得到的环佩在心中引发烦恼,突然间我已踏上归途。早已忘却紫禁城中烟花的喧嚣,完全不再喜爱青山中笋蕨的丰盛。想必水村的老翁在冷笑我吧,明明争论还未结束,又开始争论起了河堤。
刘克庄,字季华,号湘子,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1123年,卒于1184年。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著称,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在诗歌上,他追求自然的真实表达,常以生活中的细节入诗,描绘人情世故。
此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荣华富贵的淡漠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一种出世的情绪与对世俗纷争的厌倦。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社会的观察。首句“别无穴隙可钻窥”便以一种封闭感引入,暗示诗人对于外界的隔绝与内心的隐忧。在“恰则赐环烦内引”处,诗人通过环佩的象征,表达了荣华背后所带来的烦恼与无奈,显示出对物质生活的无所适从。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回忆起曾经的繁华,然而“都忘紫禁烟花绕”则表明了他对往昔的彻底放下,选择回归自然的宁静。最后两句“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则引发思考,水村的老翁或许是对现实的清醒与嘲讽,反映出人与自然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深刻对比。
整首诗以忧郁的基调传达了对人生的沉思,展现出一位诗人对人生选择的反思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诗歌通过对繁华的反思与对乡村的向往,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思考。
诗中“别无穴隙可钻窥”表达了什么情感?
“恰则赐环烦内引”中的“环”象征什么?
最后两句反映了什么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