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冉冉云 牡丹盛开,招同官小饮,赋此》

时间: 2025-08-12 14:40:22

诗句

雨洗千红又春晚。

留牡丹、倚阑初绽。

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

算费尽、工夫点染。

带露天香最清远。

太真妃、院妆体段。

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

怕逐东风零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2 14:40:22

原文展示:

冉冉云 牡丹盛开,招同官小饮,赋此
作者: 卢炳 〔宋代〕

雨洗千红又春晚。留牡丹倚阑初绽。
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算费尽工夫点染。
带露天香最清远。太真妃院妆体段。
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怕逐东风零乱。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水洗净了万紫千红的花朵,又到了春末时分。刚刚绽放的牡丹依靠在栏杆上,显得格外娇美。你看那娇艳的花儿,仿佛是特意为你而赋予的精神。为了这花儿,费尽心思去点缀。沾着露珠的花香最为清新悠远,仿佛是王嫱(太真妃)所在的院子中妆饰的花朵。面对满园的花儿,我频频劝酒,害怕东风将花瓣吹落,造成一片狼藉。


注释:

字词注释:

  • 冉冉:缓缓、渐渐地。
  • 倚阑:依靠栏杆。
  • 娇娅姹:形容花朵的娇美与多姿。
  • 精神君看:暗指花的精神状态让人心旷神怡。
  • 点染:涂抹、装饰。
  • 带露:沾着露水的。
  • 妆体:化妆的样子。
  • 拼对:对比、比拼。
  • 流霞:流动的云彩,形容美丽的景象。
  • 东风:春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太真妃”指的是王嫱,她因其美丽而被称为“太真”,常被后人用作美丽女子的象征。诗中提到她的院子,暗指花的妆容如同她一般的迷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炳,宋代词人,生于吴兴(今浙江湖州),以词风细腻、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末,正值牡丹盛开的时节,诗人以花喻情,借酒抒怀,表达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热爱,同时感叹时间的流逝与花事的短暂。


诗歌鉴赏:

这首《冉冉云》以牡丹花为主线,描绘了春末时节盛开的牡丹,既有清新的自然气息,又渗透着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感慨。诗中“雨洗千红又春晚”,将春天的雨与花卉的娇艳相结合,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景象;“留牡丹倚阑初绽”,更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花朵刚刚绽放的生机与活力。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算费尽工夫点染”,表达了为了这美丽花朵所付出的心血,既展示了诗人对艺术的追求,也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整首诗在优美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莫让美好随风而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洗千红又春晚:春雨洗净了各种花色,春天的尾声让人感到些许的惆怅。
  • 留牡丹倚阑初绽:牡丹花刚绽放,依偎在栏杆上,显得格外娇美。
  • 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花朵的娇美,似乎是专门为你而呈现的精神面貌。
  • 算费尽工夫点染:为这花卉的美丽,花费了很多心思。
  • 带露天香最清远:沾着露水的花香,最为清新且远播。
  • 太真妃院妆体段:如同太真妃的妆容,花朵显得格外妩媚动人。
  • 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面对满园的花朵,频频劝酒,享受这美好时光。
  • 怕逐东风零乱:害怕东风将花瓣吹落,造成一片狼藉,暗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修辞手法:
全诗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使得牡丹花仿佛有了灵性,赋予了情感。诗中“雨洗千红”与“带露天香”展现了自然之美,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牡丹花的美丽,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牡丹:象征富贵、美丽,代表了春天的生机。
  • 东风:象征春天,暗示生命的复苏与变化。
  • 露珠:象征纯洁和清新,代表着自然的美好。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花中之王”,不仅代表着财富与繁荣,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及的“太真妃”,则增强了诗的文化深度,展示了美与爱情的永恒主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真妃”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王嫱
    B. 西施
    C. 王昭君

  2. “雨洗千红又春晚”中,“春晚”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
    C. 春天的繁盛

  3. 诗人担心什么会导致花瓣零乱?
    A. 冷风
    B. 东风
    C. 暴雨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冉冉云》与《春望》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冉冉云》更侧重于花的细腻与生动,而《春望》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通过春天的景象反映社会现实。两者在主题与情感表达上形成对比,展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这些书籍中包含了大量经典诗词,适合深入学习与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相关查询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於板桥 残句饮非其人茶有语 清远舟中寄耘老 滕达道挽词二首 其二 孔长源挽词二首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 徐元用使君与其子端常邀仆与小儿过同游东山 次韵正辅表兄江行见桃花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 两桥诗,并引 其二 西新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巛字旁的字 明打明敲 雅令 热心快肠 飠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包含貉的词语有哪些 矛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灵仗 建之底的字 火字旁的字 中热 变幻无穷 包含嫩的词语有哪些 杂传 生物学 鸡黍之膳 见素抱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