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自上元后闲作五首》

时间: 2025-04-27 15:34:58

诗句

喧喧野县自笙歌,风卷高云天似波。

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4:58

原文展示:

喧喧野县自笙歌,风卷高云天似波。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喧闹的乡村县镇中,自然地响起了笙歌之声,风卷起高高的云层,天空像波浪一样翻滚。谁说楼前的明月美好,实际上在月光明亮的地方,旅人的忧愁更多。

注释: 字词注释:

  • 喧喧:形容声音喧闹。
  • 野县:指乡村县镇。
  • 笙歌:指乐器笙的声音和歌声。
  • 风卷高云:形容风力强劲,卷起高高的云层。
  • 天似波:比喻天空像波浪一样翻滚。
  • 谁谓:谁说。
  • 楼前明月:指楼前的明月。
  • 月明多处:指月光明亮的地方。
  • 客愁多:旅人的忧愁更多。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旅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可能是在一次旅途中,看到月夜下的景象,感慨旅人的孤独和忧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张耒的一次旅途中,夜晚看到月色和风卷云涌的景象,感慨旅人的孤独和忧愁,因此写下这首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忧愁。首句“喧喧野县自笙歌”,以喧闹的笙歌声反衬出旅人的孤独;次句“风卷高云天似波”,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天空的壮阔,同时也暗示了旅人心中的波澜。后两句“谁谓楼前明月好,月明多处客愁多”,直接表达了旅人在明亮月光下的忧愁,明月的美好反而加深了他的孤独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旅人在异乡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通过喧闹的笙歌声,描绘了乡村的热闹,但这种热闹与旅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
  • 第二句:用“风卷高云天似波”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壮阔,同时也暗示了旅人心中的波澜。
  • 第三句:通过“谁谓楼前明月好”的反问,引出了旅人的忧愁。
  • 第四句:直接表达了旅人在明亮月光下的忧愁,明月的美好反而加深了他的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天似波”用波浪比喻天空的翻滚,形象生动。
  • 反问:“谁谓楼前明月好”用反问强调旅人的忧愁。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旅人的孤独和忧愁,展现了旅人在异乡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喧喧:形容声音喧闹,反衬旅人的孤独。
  • 风卷高云:形象地描绘了天空的壮阔,暗示旅人心中的波澜。
  • 楼前明月:明亮的月光,加深了旅人的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喧喧野县自笙歌”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乡村的热闹 B. 旅人的孤独 C. 天空的壮阔 D. 明月的明亮

  2. 诗中的“风卷高云天似波”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的“谁谓楼前明月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旅人的喜悦 B. 旅人的忧愁 C. 旅人的孤独 D. 旅人的平静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夜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忧愁。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夜表达旅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自上元后闲作五首》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通过月夜表达旅人的忧愁,但张耒的诗更多地描绘了自然景象,而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唐诗三百首》:收录了杜甫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牡丹 幽居冬暮 代赠二首 凉思 观灯乐行 隋宫 夕阳楼 春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役隶 耳鬓相磨 包含陵的成语 翠羽明珠 欠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風字旁的字 包含骏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昼的词语有哪些 语重情深 驰魂夺魄 爪字旁的字 齿字旁的字 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来路不明 诸恶莫作 弃群臣 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枕戈达旦 舍匿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