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洛阳女儿行 ( 册4 卷125 页1258a)》

时间: 2025-07-31 09:03:34

诗句

〔时年十六。

一作十八〕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福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白浣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9:03:34

原文展示

《洛阳女儿行》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福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薰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白浣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的生活和心态。她十六岁(有的版本作十八岁),住在洛阳对门的地方,容貌可爱,才貌双全。她的爱人骑着华丽的马,身边有侍女托着金盘,盘中有美丽的鱼。高耸的楼阁和华丽的建筑尽收眼底,红桃和绿柳的枝条垂下,形成美丽的景致。她乘坐着香车,帷帐里飘香,迎接她回家。

年轻的男子在青春中追求富贵,意气风发,生活奢侈。她自怜自己,虽然有着碧玉般的美丽和才艺,却不惜将自己的才华奉献给他人。清晨的窗前,微光渐消,九微的火焰在空中飞舞。玩乐过后,心情却空虚,浓妆艳抹只为迎合他人的目光。城中繁华的人们日夜往来于赵李家,谁又能怜惜江边洗纱的越女,她的美丽如玉,却因贫贱而被忽视。

注释

  • 时年十六:指她的年龄是十六岁。
  • 良人:指女子的爱人或丈夫。
  • 玉勒:形容马的华美,意指良人所骑的马用玉石装饰。
  • 侍女:跟随在身边的女仆。
  • 狂夫:指年轻男子,表现出放荡不羁的性格。
  • 福贵:富贵、幸福的生活。
  • 自怜:自我怜惜,感到可怜。
  • 白浣纱:指在江边洗白色纱布,寓意贫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辋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音乐家。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王维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洛阳女儿行》创作于王维的盛年时期,当时社会上流行着奢华与繁华的生活方式。诗中通过对洛阳女子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与对女性命运的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洛阳女儿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洛阳女子的生活与内心世界。诗中通过对洛阳女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奢靡,女子的青春与美丽,却又充满了对命运的无奈。诗的开头便以女子的年龄和容貌引入,给人一种青春飞扬的印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女子的美丽与生活的奢华却被一一剖析,揭示出其中的空虚与无奈。

王维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鱼会鲤鱼”等,展现了女子生活的富贵与华丽。但紧接着,他又提及“狂夫福贵在青春”,让人意识到这种生活方式并非长久,青春终将逝去,财富与美丽也将随之消散。最后,诗的结尾处“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白浣纱”,更是将女子的美丽与她的贫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切感慨。

通过这样的结构和意象,王维不仅展示了洛阳女子的生活状态,也引发了人们对美丽与贫贱、富贵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思。这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批判,展现了王维作为诗人的深邃与敏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说明女子的年龄,显示出青春的活力。
  2. 洛阳女儿对门居:指她住在洛阳,强调地方的繁华。
  3. 良人玉勒乘骢马:描绘她的爱人骑着华美的马,象征地位与财富。
  4. 侍女金盘鱼会鲤鱼:展示女子生活的奢华与享乐。
  5. 画阁朱楼尽相望:渲染出女子所处环境的富丽堂皇。
  6. 红桃绿柳垂檐向:自然景色交融,营造出春日的气息。
  7. 罗帷送上七香车:使用细腻的描写,展示女子的出行盛况。
  8. 宝扇迎归九华帐:渲染归家的喜庆与华美。
  9. 狂夫福贵在青春:反映年轻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
  10. 意气骄奢剧季伦:展示年轻人的放荡不羁,意气风发。
  11. 自怜碧玉亲教舞:女子自我陶醉,表现出对自我的珍惜。
  12. 不惜珊瑚持与人:象征女子的付出,却可能被浪费。
  13. 春窗曙灭九微火:象征着青春的流逝。
  14. 九微片片飞花琐:描绘春天的美丽,花瓣随风飘散。
  15. 戏罢曾无理曲时:玩乐之后,心中感到空虚。
  16. 妆成祗是薰香坐:女子的妆容只为迎合他人。
  17. 城中相识尽繁华:反映洛阳的繁华与热闹。
  18. 日夜经过赵李家:生活在繁华中,人来人往。
  19. 谁怜越女颜如玉:对越女的同情,强调贫贱的无奈。
  20. 贫贱江头白浣纱:结尾处的对比,勾勒出女子的悲惨命运。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良人玉勒”,用玉来比喻马的华贵。
  • 对仗:诗中有很多对仗工整的句子,如“红桃绿柳,画阁朱楼”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加深了对比的效果,突出了女子的美丽与贫贱。

主题思想

《洛阳女儿行》通过对女子生活的描绘,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奢华与繁华,同时揭示了美丽与贫贱之间的对比,引人深思。诗中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对命运无常的感慨,发出了对社会不公的叹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阳:象征繁华与美丽的城市。
  • 女子:代表青春与美丽,承载着对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 :象征地位与财富。
  • :象征青春的短暂与易逝。
  • 浣纱:代表贫贱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洛阳女儿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维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良人”指的是?

    • A. 女子的父亲
    • B. 女子的爱人
    • C. 女子的朋友
    • D. 女子的侍女
  3. 结尾提到的“越女”象征了什么?

    • A. 富贵
    • B. 美丽
    • C. 贫贱与无奈
    • D. 青春

答案

  1. B. 王维
  2. B. 女子的爱人
  3. C. 贫贱与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作品,描写了爱情与命运的无奈。
  • 《春望》:杜甫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对比

《红楼梦》中的诗歌:同样描绘了繁华的生活与女子的命运,探讨了美丽与贫贱之间的关系,展现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王维诗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有南篇 度关山 土不同 却东西门行 薤露 冬十月 蒿里行 龟虽寿 短歌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枚进 析圭担爵 彻兵 鱼肉乡里 形形色色 馬字旁的字 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虎字头的字 蛇结尾的成语 麤粗 惇叙 历历如画 息壤在彼 彐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攻苦食淡 隶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