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9:4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9:42:18
过福禅师兰若
——王维
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
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
竹外峰偏曙,藤阴水更凉。
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山林中,通往福禅师修行之地的微小小径。隐秘的寺堂被云雾环绕,仿佛仙人正在演奏音乐,天女则在此恭敬地焚香。竹林之外,山峰在清晨阳光中显得格外明亮,藤蔓的阴影下,溪水显得更加清凉。想要了解禅坐的悠久,唯有踏上这条通往春天芳香的道路。
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王右军,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世称“诗佛”。他的诗作品常以自然风光、禅宗哲理为主题,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维中年时期,他在平静的山林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表达对禅宗的向往。诗中描绘的场景既有自然的美丽,又蕴含哲理的深邃,反映了他对修行生活的热爱。
《过福禅师兰若》是王维的一首典雅之作,展现了他对自然与禅宗的深刻理解。诗的开头通过“岩壑转微径,云林隐法堂”描绘了一条幽静的小路,给人以神秘和静谧的感觉。这里的“岩壑”与“微径”构成了对比,暗示着通往内心深处的修行之路。
接下来的“羽人飞奏乐,天女跪焚香”,则引入了超凡脱俗的仙人形象,呈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仿佛在描绘一个世外桃源,进一步突显了禅宗的超然境界。竹外的“峰偏曙”,展示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耀在山峰上的美妙景象,而“藤阴水更凉”则通过自然的细节描绘,表现出一种清凉的宁静感,令人心境舒畅。
最后两句“欲知禅坐久,行路长春芳”,诗人以一种哲理性的思考结束,强调了修行的道路不仅仅是外在的行走,更是内心的修炼。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与修行理念的结合,表达了王维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远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羽人”代表什么?
A. 仙人
B. 人类
C. 动物
D. 植物
诗的最后一句“欲知禅坐久”暗示了什么?
A. 追求知识
B. 追求名利
C. 追求内心的平静
D. 追求友情
诗中“竹外峰偏曙”的意象主要体现了什么?
A. 清晨的阳光
B. 夜晚的寂静
C. 白昼的喧嚣
D. 风的呼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