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6:56
四明月
春月如处女,皎皎暮云间。
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
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
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
春天的月亮如同处女般清纯,皎洁地悬在暮云之间。
那皓洁的月光并不自我炫耀,想要见到她却是极其困难。
春天的云彩变化多端,月亮的容颜显得格外端庄。
把九龙图案的尘匣封好,轻轻地与幽静的人共享这美景。
“婵娟”是古代对月亮的美称,常用于诗中,表现对月亮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九龙”图案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尊贵和吉祥,诗中提到的“扫尘匣”可能暗示珍贵的事物被妥善保存。
作者介绍: 胡仲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用自然景物寄托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月色等自然景观,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独到感悟。
创作背景: 诗歌创作于春季,正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月的美丽,传达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明月》通过描绘春天的月亮,展现了一种清新、纯洁的意境。开篇以“春月如处女”引入,立刻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清冷和高洁,这种比喻不仅形象生动,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诗中“皎皎暮云间”的描写,展现了月亮在云间的孤独与优雅,进一步增强了月亮的神秘感。
“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一句,深刻地揭示了月亮的高不可攀,暗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接下来的“春云变态,玉貌长端端”则通过对春天云彩变化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无常之美,月亮的美丽与变化呼应,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
最后两句“封九龙扫尘匣,略与幽人看”,将现实与理想结合,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月亮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春月如处女”中的“处女”指的是什么?
“婵娟不自衒,欲见乃许难”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九龙”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