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2:1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8:58
雨入庐山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梦想羌庐一段奇,
经行那得雨追随。
晴来见说山逾好,
胜处如今我自知。
虚室真人珠咳唾,
卐庵老子白须眉。
并游三士风流甚,
袖手傍观定有诗。
我向往庐山的奇妙景色,
行走在山间,怎能让雨水不相随?
晴天时人们都说山更美,
而如今我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的胜处。
空室中那位真人吐珠如咳,
卐庵里老子白须苍苍。
三位游者的风流韵事多么出色,
我则袖手旁观,心中自然会有诗篇。
张孝祥,字子云,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细腻,格调清新。
此诗创作于张孝祥游览庐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庐山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还融合了哲理与人文情怀。开头以“梦想羌庐一段奇”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理想与幻想的境地,表现了诗人对庐山的热爱与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与雨水同行的旅程,雨水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暗示在游历中不可避免的遭遇。
“晴来见说山逾好,胜处如今我自知”一语,透露出诗人对景色的深刻理解,晴天的美与雨天的美并不矛盾,反而相互辉映。紧接着,提到“虚室真人珠咳唾”,将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结合,展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两句“并游三士风流甚,袖手傍观定有诗”,通过对三位游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共同追求的风流气质,尽管他身处旁观者的角色,但内心却充满灵感,预示着诗的诞生。
全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与道教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卐庵”是谁的庙宇?
诗人对庐山的态度是?
张孝祥的《雨入庐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前者更注重道教的哲理,而后者则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两者风格各有千秋,共同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