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雨入庐山》

时间: 2025-04-25 02:18:58

诗句

梦想羌庐一段奇,经行那得雨追随。

晴来见说山逾好,胜处如今我自知。

虚室真人珠咳唾,卐庵老子白须眉。

并游三士风流甚,袖手傍观定有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2:18:58

原文展示:

雨入庐山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梦想羌庐一段奇,
经行那得雨追随。
晴来见说山逾好,
胜处如今我自知。
虚室真人珠咳唾,
卐庵老子白须眉。
并游三士风流甚,
袖手傍观定有诗。

白话文翻译:

我向往庐山的奇妙景色,
行走在山间,怎能让雨水不相随?
晴天时人们都说山更美,
而如今我自己已经明白其中的胜处。
空室中那位真人吐珠如咳,
卐庵里老子白须苍苍。
三位游者的风流韵事多么出色,
我则袖手旁观,心中自然会有诗篇。

注释:

  • 羌庐:指庐山,羌是古代对某些民族的称谓,这里用作形容词。
  • 珠咳唾:比喻高人所说的话语如珍珠般珍贵。
  • 卐庵:老子的道教庙宇,象征着道教的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子云,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细腻,格调清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孝祥游览庐山之际,表达了他对庐山美景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敬仰。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庐山的自然景观,还融合了哲理与人文情怀。开头以“梦想羌庐一段奇”引入,瞬间把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理想与幻想的境地,表现了诗人对庐山的热爱与向往。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与雨水同行的旅程,雨水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暗示在游历中不可避免的遭遇。

“晴来见说山逾好,胜处如今我自知”一语,透露出诗人对景色的深刻理解,晴天的美与雨天的美并不矛盾,反而相互辉映。紧接着,提到“虚室真人珠咳唾”,将自然景观与道教思想结合,展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最后两句“并游三士风流甚,袖手傍观定有诗”,通过对三位游者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共同追求的风流气质,尽管他身处旁观者的角色,但内心却充满灵感,预示着诗的诞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想羌庐一段奇: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美好愿景。
  • 经行那得雨追随:行走过程中难免与雨相伴,体现了自然的不可控性。
  • 晴来见说山逾好:人们在晴天时常称赞庐山的美。
  • 胜处如今我自知:诗人通过亲历体验,明白了庐山的独特之美。
  • 虚室真人珠咳唾:指道教高人言辞如珍珠般珍贵。
  • 卐庵老子白须眉:描绘老子的形象,强调道教文化的深厚。
  • 并游三士风流甚:提到同行的三位士人,表达对他们的赞美。
  • 袖手傍观定有诗:尽管是旁观者,诗人内心涌动着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珠咳唾”比喻高人智慧的珍贵。
  • 对仗:如“晴来”和“雨追随”,形成对比,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庐山的自然美与道教思想,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庐山: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精神。
  • :象征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真人:代表智慧与道理的传递。
  • 老子:道教文化的象征,体现深厚的哲学底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张孝祥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卐庵”是谁的庙宇?

    • A. 孟子
    • B. 老子
    • C. 释迦牟尼
  3. 诗人对庐山的态度是?

    • A. 失望
    • B. 热爱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张孝祥的《雨入庐山》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山水的美,但前者更注重道教的哲理,而后者则强调了诗人与自然的深厚情感。两者风格各有千秋,共同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 其二 将进酒效鲍明远十首 其一 将进酒 其二 将进酒 其一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将进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禾字旁的字 命薄相穷 黍字旁的字 旷亮 上医医国 少头缺尾 无济于事 首字旁的字 持满戒盈 是非堆 养虎自齧 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双人旁的字 尸字头的字 心灰意冷 要言妙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