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6:52: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6:52:52
忆秦娥(元夕)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阙。
这首诗描绘的是元宵节的场景。凤楼与鳌山相对而建,显得格外美丽,香气随着人们的步伐飘散。微弱的月光照耀着柳树的枝头,情意绵绵的人们又把珠帘揭起,仿佛想要更清晰地欣赏眼前的景致。游人们的笙歌声不断,尽管已经到了歇息的时候,笙歌声依旧没有停止。待到清晨的烟雾轻轻散去,帝城的宫阙也逐渐显现出来。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宗宪,号云间,宋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作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不乏细腻的情感表达,尤以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忆秦娥(元夕)》创作于元宵佳节,表现了诗人对节日气氛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象征着团圆和欢乐,诗中通过景物描绘传达出浓浓的节日气氛。
《忆秦娥(元夕)》是一首典型的元宵节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元宵节热烈而又浪漫的氛围。诗的开篇提到“凤楼相对鳌山结”,将高楼与神山的壮丽景象引入视野,奠定了整首诗的美感基调。接着,作者通过“香尘随步”与“柳梢微月”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温柔而梦幻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节日的欢庆之中。
“多情又把珠帘揭”一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珍惜,而“游人不放笙歌歇”则深刻描绘了元宵节热闹的场面,表现出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愉悦。最后一句“晓烟轻散,帝城宫阙”则在景物的变换中,暗示着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节日的欢愉也会随之散去,留下的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元宵节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象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短暂时光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香尘随步”中的“香尘”比喻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凤楼”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