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庐山山下汤泉》

时间: 2025-08-10 05:54:29

诗句

一眼汤泉流向东,浸泥浇草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流入金铺玉甃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5:54:29

原文展示:

题庐山山下汤泉
作者: 白居易

一眼汤泉流向东,
浸泥浇草暖无功。
骊山温水因何事,
流入金铺玉甃中。

白话文翻译:

这眼汤泉水流向东边,
浸湿泥土,浇灌草木却没有什么功效。
骊山的温泉水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竟然流入了金铺玉甃的地方。

注释:

字词注释:

  • 汤泉:温泉,水温较高,通常用于沐浴和疗养。
  • 浸泥:浸泡泥土。
  • 浇草:浇灌草木。
  • 骊山:位于陕西省,是著名的山脉,因与温泉相关而提及。
  • 金铺玉甃:形容温泉水流入华丽的地方,可能指昂贵的建筑或装饰。

典故解析:

  • 骊山:在唐代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常被诗人提及,与历史和传说相关(如王者之墓等)。
  • 温泉:在中国古代,温泉被视为神奇的存在,具有疗效和享乐的双重意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心民生而受到广泛欢迎。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结合个人的经历和社会的变化,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眼汤泉的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泉水的流动,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开头两句用“流向东”和“浸泥浇草”描绘了泉水的流动情景,尽管表面上看似生机勃勃,但“暖无功”却暗示着一种无奈与失落,似乎在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与人类的渺小。

接下来的两句则转向了骊山的温泉,提出了“因何事”的疑问,带有一种哲学思考的意味。这种转折不仅使诗歌层次分明,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思。最后一句“流入金铺玉甃中”则用奢华的意象反衬出泉水的流向,似乎在批判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和利用。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味深远,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类行为的反思,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变迁与诗人内心的矛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眼汤泉流向东:描绘泉水流动的方向,展现自然景象。
  • 浸泥浇草暖无功:虽然泉水温暖,但对泥土和草木的滋润却没有显著效果,暗示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局限。
  • 骊山温水因何事:提出疑问,表现出对自然现象的思考与探索。
  • 流入金铺玉甃中:华丽的意象与自然的质朴形成对比,可能暗指人类的贪婪与对自然的无节制利用。

修辞手法:

  • 对比:温泉的自然状态与人类社会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通过对泉水的描绘赋予其情感,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感受。
  • 疑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诗歌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类行为的反思,暗含对人类行为的批判与对自然的呼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汤泉:象征温暖、生命与自然的馈赠。
  • 骊山:代表自然的力量与历史的厚重。
  • 金铺玉甃:象征人类社会的奢华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汤泉”流向哪个方向?
    A. 南
    B. 东
    C. 西
    D. 北

  2. “暖无功”指的是什么?
    A. 泉水太冷
    B. 泉水没有影响泥土和草木
    C. 泉水过于温暖
    D. 泉水流动太快

  3. “骊山温水因何事”中“因何事”的意思是?
    A. 因为天气
    B. 因为人类
    C. 为什么
    D. 因为植物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 by 李白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白居易的《题庐山山下汤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白居易更注重社会现实和人类对自然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加强调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的渺小。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白居易诗选》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洞仙歌(寿中甫) 金缕曲(寿李公谨同知) 摸鱼儿·想幼安 秋景 日出篱东水 摊破浣溪沙/山花子 其二 秋景 寒城菊自花 八声甘州(和萧汝道感秋) 春景 其二 小水细通池 临江仙 清平乐(石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蹈虚 走字旁的字 意满志得 慌手慌脚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建之底的字 两点水的字 谈若悬河 取民 遐祉 客侣 酉字旁的字 包含癫的词语有哪些 日字旁的字 百动不如一静 意气飞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