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0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04:55
岁暮寄微之三首
白居易
微之别久能无叹,知退书稀岂免愁。
甲子百年过半后,光阴一岁欲终头。
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
自觉欢情随日减,苏州心不及杭州。
荣进虽频退亦频,与君才命不调匀。
若不九重中掌事,即须千里外抛身。
紫垣南北厅曾对,沧海东西郡又邻。
唯欠结庐嵩洛下,一时归去作闲人。
白头岁暮苦相思,除却悲吟无可为。
枕上从妨一夜睡,灯前读尽十年诗。
龙钟校正骑驴日,憔悴通江司马时。
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与微之分别已久,难免感叹,知道书信稀少怎能不愁。
经历了甲子,百年已过半,光阴又将结束这一年。
清晨池水结冰,船底霜重;阳光明媚,楼阁上的雪已化,瓦沟的露水消散。
我感到欢乐的情感随着日子渐渐减少,苏州的心情不如杭州。
虽然荣华富贵频繁降临,但我与君的命运却不调和。
若不在九重天中掌权,便还需远离千里之外。
紫垣的南北厅曾经相对,沧海的东西郡又相邻。
唯独缺少在嵩山和洛水下建一所小屋,归去后做一个闲人。
白发苍苍岁末时节,苦于思念,除了悲吟无能为力。
床上辗转反侧一夜难以入睡,灯前读完了十年间的诗篇。
龙钟的时日骑驴而行,憔悴的时光如同通江的司马时。
如果如今能活得全然无忧,放下朱紫,开怀笑颜。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号醉吟先生,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尤以《赋得古原草送别》、《长恨歌》等作品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岁暮寄微之三首》作于白居易晚年,他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这些情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岁暮寄微之三首》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社会感慨的诗。全诗通过对友人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诗人以“微之别久能无叹”开篇,直接点出对友人的思念,感叹书信的稀少,情感真挚,易引发共鸣。接着,诗人借“甲子百年过半后,光阴一岁欲终头”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体现出一种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白居易通过“池冰晓合胶船底,楼雪晴销露瓦沟”的描写,渲染了岁暮的寒冷与清晨的宁静,衬托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从对苏州与杭州的情感对比中,表现出对生活现状的不满,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最后,诗人提到“唯欠结庐嵩洛下,一时归去作闲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纷扰的不满,展现出一种渴望逃避现实的情绪。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对友谊的珍视,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白居易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友人的思念,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微之”指的是谁?
“光阴一岁欲终头”意指什么?
诗人对苏州和杭州的感情如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其情感更为沉重,关注的是战乱带来的离别与痛苦,而白居易则更注重生活的哲理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