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五》

时间: 2025-05-04 00:32:18

诗句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2:18

原文展示:

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
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


白话文翻译:

贵人难以得到意中人的青睐,短暂的爱慕如同一瞬间的闪光。不要以为心如玉石般珍贵,就可以探得那明亮的月珠。曾经被称为美丽的桃花,如今却只是在舂米的市场上徒劳无功。猫头鹰为东国的凄凉而悲哀,麋鹿为姑苏的离别而哭泣。谁见过那位鸱夷子的年轻人,他的扁舟已经驶向五湖?


注释:

  • 贵人:指地位高的人,通常是指权贵。
  • 须臾:片刻,瞬间。
  • 心如玉:比喻心地善良、纯洁。
  • 明月珠: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而难以得到的事物。
  • 夭桃子:指年轻美丽的桃花。
  • 舂市:舂米的市场,表示一种卑微的状态。
  • 鸱鸮:猫头鹰,常被用来象征悲哀。
  • 麋鹿:一种动物,象征着哀伤与离别。
  • 鸱夷子:古代诗句中的一个形象,可能指代一位文人或漂泊之人。
  • 五湖:象征广阔的世界或自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659年-702年),字伯玉,号少陵,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生于盛唐时期,陈子昂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著称,尤其是对时事的关心和对诗歌艺术的探索。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受,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 其十五》在表达对人生无常和情感变化的感慨上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含蓄,情感上则深沉而细腻。诗的开头通过“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两句,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对爱情短暂与难得的无奈感。诗人以“心如玉”比喻善良的内心,暗示即使心地美好,但在现实中,也难以得到真正的珍惜与理解。

接下来的“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则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美丽与卑微的转变,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哀。接着“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的描写,赋予了动物以人性的情感,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在面对离别与哀伤时的共鸣。

最后“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则为全诗增添了一丝希望与向往,鸱夷子的扁舟象征着追求自由与理想的精神。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贵人难得意:高贵的人不易得到他人的青睐,表达了对爱情难以把握的感叹。
  2. 赏爱在须臾:短暂的爱意如同转瞬即逝,强调爱情的脆弱。
  3. 莫以心如玉:劝诫人们不要只是表面上看似善良。
  4. 探他明月珠:暗喻寻求美好事物的艰难与不易。
  5. 昔称夭桃子:指昔日的美好事物如今却没有了价值。
  6. 今为舂市徒:美好事物沦为平凡,令人惋惜。
  7. 鸱鸮悲东国:悲伤的动物象征着对国家的忧虑。
  8. 麋鹿泣姑苏:同样表现了对离别的哀伤。
  9. 谁见鸱夷子:询问谁能见到那位漂泊者。
  10. 扁舟去五湖:象征着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心比作玉,强调内心的纯洁。
  • 拟人:用“鸱鸮”和“麋鹿”来表达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爱情短暂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的渴望与追求,透过自然与动物的描写,揭示了人类情感的深刻与复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贵人:象征权力与地位,反映社会的等级观念。
  • 明月珠:象征理想与美好,难以触及。
  • 鸱鸮:悲哀的象征,代表对国家的忧虑。
  • 麋鹿:离别的象征,表达对故土的思念。
  • 五湖:象征自由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贵人难得意”中“贵人”指的是: A. 一般人
    B. 地位高的人
    C. 贫穷的人
    D. 动物

  2. “昔称夭桃子”中“夭桃子”指的是: A. 美丽的桃花
    B. 一种食物
    C. 诗人的朋友
    D. 一种动物

  3. 诗中提到的“扁舟”象征: A. 财富
    B. 失落
    C. 自由与理想
    D. 战争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陈子昂与李白的作品同样关注人生命运,但李白的诗歌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而陈子昂则更显忧伤与思考。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次韵张录携书见过 山中 次韵程兄见寄 羹莼 感怀 次韵君用寄茶 书元可扇 湖上 晚泛草塘有鱼入舟呼童脍之适见瑞莲骈植与客 方老致木犀甚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齐心合力 喷喷香 鬯字旁的字 包含钤的词语有哪些 垄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龍字旁的字 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哭丧着脸 鼎字旁的字 不避强御 权移马鹿 折文旁的字 四维不张 市布 名重天下 私字儿的字 榫卯 方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