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4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43:23
圣人不利己,忧济在元元。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吾闻西方化,清净道弥敦。奈何穷金玉,雕刻以为尊。云构山林尽,瑶图珠翠烦。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
圣人不谋求自己的利益,而是关心百姓的安危。黄屋(指帝王的宫殿)并非尧帝的志向,瑶台(神仙的居所)又何足以谈论呢?我听说西方的文化,清净的道理越来越深厚。然而,为什么穷人却以金玉为尊,沉迷于雕刻的奢华?云彩构成的山林已经消失,瑶图与珠翠的繁杂令人厌烦。即使鬼神的工艺尚且无法维持,人力又怎么能长久存活呢?夸耀愚蠢反而增加负担,自以为聪明反而使道路更加昏暗。
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唐代诗人,著名的"初唐四杰"之一,以其雄浑的诗风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著称。他的诗多抒发个人情怀及对社会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士人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深切忧虑;陈子昂在诗中表达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批判,反映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陈子昂的《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九,展示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对“圣人”的定义,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诗中批判了追求名利的社会风气,尤其是对物质享受的沉迷,表现了对精神追求的向往。在描写西方文化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暗示着文化的交流与变迁。诗的后半部分,使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繁华背后的空虚,体现了自然与人造物的对比,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整体而言,诗作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音韵和谐,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贪婪与浮华的批判,表达了对追求真理、理想生活的向往,警示人们要警惕物质欲望的束缚。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圣人”是指谁?
a) 只为自己谋利的人
b) 关心他人安危的贤人
c) 追求名利的人
答案:b
“夸愚适增累”意思是?
a) 自夸聪明
b) 自夸愚蠢只会增加负担
c) 自夸富有
答案:b
诗中批判了什么现象?
a) 自然的和谐
b) 追求名利和物质享受
c) 文化的交流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