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09: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09:44
感遇·之卅五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
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
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
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我曾是个富贵公子,平生确实热爱才能。
感慨时局,想要报效国家,
于是拔剑向茂盛的蒿草进发。
向西奔赴丁零的边塞,向北攀登单于的台地。
登上山巅,目之千里,心中思古悠然。
谁说我未曾忘记祸患?一切已经化为尘埃。
作者介绍:陈子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668年,他以豪放之风和深沉的感慨著称于世。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理想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初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频繁之时,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危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报国之情。
这首诗以“贵公子”自谦开篇,展示了诗人曾经的身份与理想,表达了对才能的热爱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中通过“拔剑起蒿莱”展现了诗人积极投身报国事业的决心,表现出一种豪情壮志。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奔赴边塞的场景,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登山见千里”则隐喻诗人目光远大,志向高远,然而“怀古心悠哉”又透出一丝惆怅与思考,反映出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最后两句提到“磨灭成尘埃”,不仅表明了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也暗含了对过往痛苦的释怀。这首诗情感深邃,既有豪情壮志,也有对历史的沉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深刻与多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理想的追求,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释怀,充满了豪情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贵公子”指的是:
A. 富有的青年
B. 贫苦的士人
C. 学识渊博的人
D. 农民
“拔剑起蒿莱”中起的作用是:
A. 表达诗人的豪情
B. 描绘战争场景
C. 表示对古代的怀念
D. 叙述个人经历
诗人提到“磨灭成尘埃”是指:
A. 历史的教训消失
B. 个人的理想实现
C. 国家愈发强盛
D. 未来充满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陈子昂的《感遇》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感受,但陈子昂更侧重于个人的豪情壮志,而杜甫则更多地强调了对家国的忧虑与现实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