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3:08: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3:08:58
庆云章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
大人作矣,五色氤氲。
昔在帝妫,南风既薰。
丛芳烂熳,郁郁纷纷。
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祚我天子。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
非我圣母,庆云谁光。
庆云光矣,周道昌矣。
九万八千,天授皇年。
这首诗描绘了昆仑山的元气孕育出辉煌的庆云,大人物降临时,五色云气氤氲而生。曾在帝妫的南风吹拂下,百花盛开,芳香四溢。千年的旷远中,庆云终于降临,象征着天子的威德,象征着玉树金枝的荣耀。如果不是天子,庆云又会是谁的光辉?如果没有圣母,庆云又会是谁的光芒?庆云发出光辉,周道也因此昌盛。万年之久,都是天命的皇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南风既薰”出自古代文人对春风的赞美,象征着温暖和繁荣;而“九万八千,天授皇年”则强调了天命与皇权的神圣性,彰显了对帝王地位的尊重。
作者介绍
陈子昂,字伯宗,号梦溪,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雄浑高远,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常夹杂历史感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庆云章》创作于唐代盛世,社会相对安定,国家富强,诗人写此诗以庆祝国家的繁荣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庆云章》是一首充满了历史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昆仑山的元气与庆云的降临,展现了对未来大人物来临的期待。开篇即以“昆仑元气”引入,立即拉高了诗的格调,象征了伟大的力量与希望。接着,诗人通过对“南风既薰”与“丛芳烂熳”的描写,传达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暗示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诗的中间部分通过玉叶金柯的意象,进一步强调了在国家富强的背景下,天子的地位与荣耀,同时也引发了对权力与责任的思考。最后两句则通过对“庆云”的反问,提升了诗的哲理性,既是对天命的尊重,也是对人心向上的一种期待。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景象,更蕴含了对国家、对未来的深切思考,充满了理想主义的情怀。在形式上,诗人运用了对仗与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在音韵上显得和谐优美,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庆云的降临,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待与对帝王地位的尊重,同时反映了历史的延续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庆云章》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陈子昂
d) 王之涣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中的“庆云”象征什么?
a) 祥和
b) 吉兆
c) 财富
d) 权力
“非我天子,庆云谁昌”这一句强调了什么?
a) 对天子的尊重
b) 对未来的期盼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庆云章》与杜甫的《登高》在主题上均表达了对国家与历史的思考,但《登高》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而《庆云章》则着重于对未来的期待与社会的繁荣。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