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8:56
黄楼南畔马台东,云月娟娟正点空。
欲共幽人洗笔砚,要传流水入丝桐。
且随侍者寻西谷,莫学山僧老祝融。
待我西湖借君去,一杯汤饼泼油葱。
在黄楼南边马台的东边,云和月亮在空中交相辉映。
我想和那位隐士一起洗笔和砚台,但愿把流水传入丝桐琴中。
且随同我的侍者去寻找西边的山谷,不要学习那山中的老僧祝融。
等我借用西湖的水给你,一碗热汤饼上泼油和葱。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苏州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洒脱著称,作品风格多变,深受后世喜爱。
《和参寥见寄》写于苏轼被贬至黄州期间,诗中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反映出他在逆境中的豁达和乐观。
此诗开篇以自然景物描绘黄楼南畔的美丽景色,云月交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惬意的氛围。接着,诗人表达了与隐士共洗笔砚的愿望,传递出他对高雅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情谊的珍视。“要传流水入丝桐”一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希望将自然的灵动与音乐的和谐结合,体现了文人对于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随后,诗人提到随侍者寻西谷,意在寻找更为清幽的环境,反映了他追求宁静、远离喧嚣的心境。而“莫学山僧老祝融”更是表达了对高僧清修生活的敬仰,但同时也提醒自己不必完全模仿。最后一句“待我西湖借君去”,不仅再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邀请与关怀,表现了他与友人分享美好生活的愿望。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人情怀,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的向往、对隐士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人情谊的珍视展开,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态度。
诗中的“幽人”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丝桐”是什么?
“待我西湖借君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苏轼的作品更强调人际关系和生活的温情,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内心的宁静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