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18: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8:56
和穆父新凉
作者:苏轼 〔宋代〕
家居妻儿号,出仕猿鹤怨。
未能逐什一,安敢抟九万。
常恐樗栎身,坐缠冠盖蔓。
受恩如负债,粗报乃焚券。
但知眠牛衣,宁免刺虎圈。
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
紫螯应已肥,白酒谁能劝。
君今崔蔡手,政比张赵健。
三公行可致,一语先自献。
幸推江湖心,适我鱼鸟愿。
这首诗的作者在家中与妻儿一起生活,感受到出仕的猿鹤般的怨恨。自己没有功名,怎么敢去追逐那高远的目标?常常害怕自己像樗栎树一样,被冠盖缠绕。受人恩惠就像负债,回报却只是焚烧债券。只愿在牛衣下安然入睡,宁愿避免被虎圈刺伤。清风吹来,伴随着雨水,新稻的香气已经可以做饭了。紫螯的螃蟹应该已经肥美,白酒又有谁能劝我?你如今在崔蔡的手下,政务比张赵更加强健。三公之职可以得到,我只需先献上一句。幸好推崇江湖之志,正好符合我的鱼鸟之愿。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文成就极高,被誉为“诗中之龙”。苏轼的作品常表现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表达了他对仕途的无奈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和穆父新凉》是一首表露作者心声的诗。诗中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开篇以“家居妻儿号”引出自己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出仕生活的无奈,接着用“猿鹤怨”形容自己内心的苦闷,显示出一种对高官厚禄的不屑和向往的矛盾。苏轼在诗中常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出他对平凡与权势的思考。
“受恩如负债”,表达了对于权力和恩惠的深刻反思,感受到的并不是简单的感激,而是一种沉重的责任感与负担感。作者在此展现了对恩惠的矛盾心理,既想要回报又感到负担沉重。接下来的描写“清风来既雨,新稻香可饭”,则转向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在诗的最后,苏轼以自谦的语气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与对江湖生活的期望。他用“鱼鸟愿”来象征自己的自由与渴望,反映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反映了苏轼对仕途的无奈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对恩惠和责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苏轼在诗中用什么意象象征平庸?
诗中提到的“白酒谁能劝”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家居妻儿号”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