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

时间: 2025-04-24 12:18:58

诗句

苍梧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子年。

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18:58

原文展示:

苍梧奇事岂虚传,荒怪还须问子年。
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
或云灵境归贤者,又恐神功亦偶然。
闻道新春恣游览,羡君平地作飞仙。

白话文翻译:

苍梧山中的奇事难道是虚假的传说吗?荒诞的怪事还得向你询问。
我遥远地托身于鳌的头上,转身游历于无边的海洋;
又来依靠那大鹏的背脊,负载在青天之上。
有人说灵境归属于贤者,但又担心这种神奇的功力或许只是偶然。
听说新春时节可以尽情游览,真羡慕你在平地上就能化作飞天的仙人。

注释:

  • 苍梧:指苍梧山,传说中的仙境。
  • :古代神话中的海神,常用来比喻高大而强大的存在。
  • :大鹏鸟,传说中一种巨大的鸟,象征着雄伟和远大志向。
  • 灵境:指神仙所居住的美好境地。
  • 贤者:指有智慧和德行的人。

典故解析:

  • 苍梧山:传说中是仙人隐居的地方。
  • 鳌头:出自《庄子·逍遥游》,描述了大鹏展翅的壮丽场景。
  • 飞仙:古代文人向往的理想境界,象征着超脱尘世的自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洒脱,兼具理性与感性。

创作背景:

《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应朋友之邀,游历苍梧山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超脱境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山的奇特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仙境的向往与热爱。开篇即质疑传说的真实性,显示出一种对奇事的好奇与探究。通过“远托鳌头转沧海,来依鹏背负青天”的意象,苏轼展现了自己对高远理想的追求,暗示着“飞仙”的可能。在诗中,苏轼不仅表现了对大自然的赞美,还流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认为灵境归于贤者或许只是偶然。最后以羡慕的语气结束,表现出他对友人的钦佩之情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苍梧奇事岂虚传:质疑苍梧山的奇事是否真实存在。
  2. 荒怪还须问子年:表达对奇怪事物的好奇,想要询问友人。
  3. 远托鳌头转沧海:描绘自己遥远的旅行,借助神话中的鳌。
  4. 来依鹏背负青天:借助大鹏飞翔于天空,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5. 或云灵境归贤者:传说中的灵境或许是贤者的归属。
  6. 又恐神功亦偶然:对神秘力量的怀疑,认为可能是偶然。
  7. 闻道新春恣游览:听说春天来了,可以尽情游玩。
  8. 羡君平地作飞仙:羡慕朋友能够在地面上如仙人般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行比作依靠鳌和鹏,增强意象。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对称,增强韵律感。
  • 夸张:通过夸大神话生物的形象表现追求理想的热情。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反映出对人生偶然性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苍梧山:象征着神秘和理想的归宿。
  • :代表着力量与支撑,象征着追求的基础。
  • :象征着高远与自由,代表理想的飞翔。
  • 灵境:理想的境地,象征着超脱与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的《次韵孙职方苍梧山》主要描绘了哪个地方的奇事? A. 黄山
    B. 苍梧山
    C. 泰山

  2. 诗中提到的“鳌”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高大与力量
    C. 智慧

  3. 诗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什么情感? A. 嫉妒
    B. 羡慕
    C. 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在描绘自然时,苏轼更注重哲理和对生活的思考,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浪漫。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文鉴赏》

相关查询

游九锁山·神仙隐迹 陶山十咏和邓牧心·石广 宿七里滩 侍应平坡侍郎郊行口占二首 神山寺访僧 秦望山 妾薄命六首 柳下渔次韵 礼闱 枯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革字旁的字 替天行道 激越 驿长 尻轮神马 力字旁的字 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针尖对麦芒 辰字旁的字 风素 自字旁的字 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毋字旁的字 电磁炉 民安国泰 邈处歬视 乡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