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即惠山煮茶》

时间: 2025-04-25 17:44:03

诗句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

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44:03

原文展示: 即惠山煮茶 蔡襄 〔宋代〕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 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 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

白话文翻译: 这泉水为何如此珍贵,因为它恰巧与真正的茶叶相遇。 在万物中两者都堪称绝妙,对我来说却独得其中的乐趣。 茶叶的鲜香如同云彩般在筹下飘散,甘滑如露水般在杯中流淌。 它应当能够改变凡俗的体质,岂止是洗涤尘世的忧虑。 白昼静谧时清风徐来,轻轻吹入庭院中的树木。 其中蕴含着古人的意境,希望后来者能够深切领悟。

注释:

  • 筹下云:形容茶叶的香气如同云彩般飘散。
  • 甘滑杯中露:形容茶水的甘甜和滑润如同露水。
  • 变俗骨:指改变凡俗的气质。
  • 湔尘虑:洗涤尘世的忧虑。
  • 冥悟:深切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襄是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其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在惠山煮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古人意境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览惠山时,品尝当地泉水煮的茶后有感而发,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茶文化的深刻体验。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惠山泉水的珍贵和与真茶相遇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诗中“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一句,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茶的香气和口感,体现了作者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后句“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则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品茶来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愿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古人意境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泉何以珍,适与真茶遇:问句开篇,强调泉水的珍贵和与茶的完美结合。
  2. 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指出泉水和茶在万物中都堪称绝妙,而作者独享其中的乐趣。
  3. 鲜香筹下云,甘滑杯中露:以生动的意象描绘茶的香气和口感。
  4. 当能变俗骨,岂特湔尘虑:表达品茶能够改变凡俗气质,洗涤尘世忧虑的愿望。
  5. 昼静清风生,飘萧入庭树:描绘白昼静谧时清风徐来的景象。
  6. 中含古人意,来者庶冥悟:指出茶中蕴含着古人的意境,希望后来者能够深切领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鲜香筹下云”和“甘滑杯中露”,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在物两称绝,於予独得趣”,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通过品茶来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愿望。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感受和对古人意境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鲜香筹下云:茶叶的香气如同云彩般飘散,象征着茶的纯净和高雅。
  • 甘滑杯中露:茶水的甘甜和滑润如同露水,象征着茶的清新和滋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鲜香筹下云”形容的是什么? A. 茶叶的香气 B. 泉水的香气 C. 清风的香气 答案:A

  2. 作者希望通过品茶达到什么效果? A. 改变凡俗的气质 B. 增加财富 C. 提高社会地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羽《茶经》:详细介绍了茶的种植、制作和品饮方法,与蔡襄的诗有相似的茶文化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同样描绘了品茶的情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蔡襄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茶文化》:详细介绍了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和发展,有助于理解诗中的茶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络纬娘 西江月(和孙子绍拒霜词) 西江月(橘) 西江月 与肖消夜饮再作 西江月 西江月 夜雨无寐步东坡梅花韵 西江月 其四 寿内 西江月 西江月 送复旦中文系七七届毕业同学 西江月 其二 闻傅作义守太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只身孤影 泻囊 齐字旁的字 长吁短叹 薏苡之谤 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存户 亡国之器 韭字旁的字 杯水车薪 采字旁的字 穴蜜 龜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玄獏 云愁海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