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0
碧树如烟覆晚波,
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
鸿雁不来风雨多。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青翠的树木如烟雾般笼罩着水面,秋天将尽,客人再次经过这里。我的故乡也有这样如烟的树木,但鸿雁不再飞来,风雨交加的时节让我倍感惆怅。
“鸿雁”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古人常借鸿雁的迁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挂念。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简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于约799年。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离愁之际,诗人可能身处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激发了诗的灵感。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内心情感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头的“碧树如烟覆晚波”描绘了傍晚时分树木和水面交融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而“清秋欲尽客重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愁别绪,客人的重访意味着对过往的回忆。接着“故园亦有如烟树”将思念的对象指向故乡,表达了对故乡那种模糊而亲切的怀念。最后一句“鸿雁不来风雨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鸿雁的缺席象征着思乡之情的孤独与无奈,风雨的交加则反映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诗词测试:
诗中“碧树如烟”的“烟”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诗人通过诗中的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中的“清秋”意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