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宛陵馆冬青树(一作汉阴亭树)》

时间: 2025-04-26 03:13:40

诗句

碧树如烟覆晚波,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鸿雁不来风雨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3:40

原文展示:

碧树如烟覆晚波,
清秋欲尽客重过。
故园亦有如烟树,
鸿雁不来风雨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青翠的树木如烟雾般笼罩着水面,秋天将尽,客人再次经过这里。我的故乡也有这样如烟的树木,但鸿雁不再飞来,风雨交加的时节让我倍感惆怅。

注释:

  • 碧树:青翠的树木。
  • 如烟:比喻树木的颜色和形态轻盈朦胧。
  • :覆盖,遮挡。
  • 晚波:傍晚时分的水波。
  • 清秋:清冷的秋天。
  • 故园:故乡,离开的地方。
  • 鸿雁:大雁,常用作思乡的象征。
  • 风雨多:象征着萧条和孤寂的天气。

典故解析:

“鸿雁”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古人常借鸿雁的迁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挂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字子美,号简斋,唐代诗人,生于公元约730年,卒于约799年。他以五言诗著称,作品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离愁之际,诗人可能身处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激发了诗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内心情感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开头的“碧树如烟覆晚波”描绘了傍晚时分树木和水面交融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而美好的感觉。而“清秋欲尽客重过”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愁别绪,客人的重访意味着对过往的回忆。接着“故园亦有如烟树”将思念的对象指向故乡,表达了对故乡那种模糊而亲切的怀念。最后一句“鸿雁不来风雨多”则将情感推向高潮,鸿雁的缺席象征着思乡之情的孤独与无奈,风雨的交加则反映了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整首诗情景交融,意蕴深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碧树如烟覆晚波:描绘晚景,青翠的树木如烟雾般飘渺,遮住了水面的波光,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2. 清秋欲尽客重过:秋天即将结束,诗人作为客人再次路过此地,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孤独。
    3. 故园亦有如烟树:在故乡也有类似的树木,表明对故乡的依恋与怀念。
    4. 鸿雁不来风雨多:鸿雁不再飞来,象征着思念的失落,而频繁的风雨则加重了心中的忧伤。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的树木比喻轻盈而美丽,体现了自然的柔情。
    • 拟人:通过鸿雁的缺席,赋予自然以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使其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孤独与惆怅的情感。

意象分析:

  • 碧树:象征生命与希望。
  • 晚波:象征时光的流逝与宁静。
  • 鸿雁:象征离愁与思乡之情。
  • 风雨:象征困扰与忧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碧树如烟”的“烟”主要用来比喻什么?

    • A. 朦胧
    • B. 清澈
    • C. 高大
    • D. 繁茂
  2. 诗人通过诗中的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A. 鸿雁
    • B. 晚波
    • C. 清秋
    • D. 碧树
  3. 诗中的“清秋”意指什么?

    • A. 秋天的温暖
    • B. 秋天的凋零
    • C. 秋天的繁华
    • D. 秋天的丰收

答案:

  1. A
  2. A,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 李白的《夜泊牛首寺》

诗词对比

  • 赵嘏 vs. 王维:两位诗人都擅长描写自然与情感,赵嘏的作品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而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深远,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指南》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登太行 清平乐 续百忧集行 窥园 次公采赠太希先密云团韵 新亭梅偶作 银城道中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同坰寄黄济川五首 谒陈尚志于太原之清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马字旁的字 祉禄 花房 包含候的词语有哪些 建同 开斛 赤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包含罅的词语有哪些 嘉月 轩鹤冠猴 顺耳悦目 心神不安 提土旁的字 包含峭的词语有哪些 以汤沃雪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