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广陵城(一作孟迟诗)》

时间: 2025-05-07 08:49:55

诗句

红映高台绿绕城,城边春草傍墙生。

隋家不向此中尽,汴水应无东去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55

原文展示:

红映高台绿绕城,
城边春草傍墙生。
隋家不向此中尽,
汴水应无东去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台红花映衬着城墙,四周绿草环绕,城边春草在墙边生长。诗人感叹隋朝的辉煌未曾在此地尽头,汴水应该没有东流的声音。

注释:

  • 红映:红色的花朵映衬,形容色彩鲜艳的景象。
  • 高台:指高大的平台或城墙,象征着城市的防御和威严。
  • 绿绕城:绿草环绕着城墙,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 城边春草:春季的草在城边生长,显示出自然的生机。
  • 隋家:指隋朝,历史上曾经的强盛王朝。
  • 汴水:指汴河,古代的一条重要河流,象征着繁荣和交通。

典故解析:

  • 隋家: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由于其短暂的统治和极大的影响力,时常被后人提及,代表着盛极而衰的历史教训。
  • 汴水:汴水作为交通和经济的重要水道,承载着历史的变迁,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嘏(约 665 - 731),字子云,唐代著名诗人,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广陵城的美丽景色,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对昔日繁华的追忆。

诗歌鉴赏:

《广陵城》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色描绘,展现了城市的生机与美丽。诗中“红映高台”与“绿绕城”的对比,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与繁华,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同时,诗中提到的“隋家不向此中尽”,则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表明即使是曾经辉煌的王朝,也终将消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最后一句“汴水应无东去声”更是对历史的沉思,汴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似乎在感叹历史的无情与变迁。整首诗通过自然与历史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饱含了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 第一句“红映高台”描绘了春季时节,红花盛开,映衬着高台的景象,突显出城市的美丽。
  • 第二句“绿绕城”则展示了城墙周围绿草如茵的生机,形成了鲜明的春日意象。
  • 第三句“隋家不向此中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尽管曾经的辉煌已不再,但仍在此地留下痕迹。
  • 第四句“汴水应无东去声”中,诗人通过水流的象征,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

修辞手法:

  • 对比:红色与绿色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象征:汴水象征着历史的流逝,隐含对时间和命运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无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历史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红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高台:象征着城市的威严与历史的厚重。
  • 绿草:代表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繁荣。
  • 汴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隋家”是指哪个朝代?

    • A. 唐
    • B. 隋
    • C. 汉
  2. “汴水应无东去声”中,汴水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时间的流逝
    • C. 战争
  3. 诗的第一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 A. 高台被绿草覆盖
    • B. 红花映衬着高台
    • C. 城中有流水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赵嘏的《广陵城》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历史的结合,但赵嘏更倾向于历史的沉思,而王之涣则更注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象。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中和节曲江宴百僚 咏方圆动静 钱元质饮客月岩前小亭酒半月上移席坐岩下四 入峡闻滩声 送刘文潜司业江西漕二首 东岩施头陀所隐也头陀唐人初居郡之奉对寺太 赠照老 梅花 其四 偶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支结尾的成语 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的的确确 里燕 斤字旁的字 长篇累牍 定谋贵决 包含辎的词语有哪些 藂薄 年登花甲 筒炙 蛮缠 牛字旁的字 相类相从 综合利用 大字旁的字 折文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