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1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7:17
原文展示:
过高塶城 文同 〔宋代〕
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 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 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 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
白话文翻译:
破败的城墙时高时低,中间的小路已经杂乱无章。 广阔的原野上想象着鹅鹳的飞翔,巨大的坟墓让人记起鲸鲵的传说。 阴沉的天空中寒云聚集,稀疏的野草齐齐地生长。 历史的兴衰都留下了痕迹,我停马观看农夫扶犁耕作。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这首诗《过高塶城》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游历过程中,经过一座废弃的古城时所作。诗中通过对古城遗迹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废弃古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恒常。首联“颓壁乍高低,中间已乱蹊”直接描绘了古城的破败景象,颓壁的高低错落和乱蹊的杂乱无章,都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颔联“长原想鹅鹳,大冢记鲸鲵”则通过想象和典故,将视野从具体的城墙扩展到广阔的原野和巨大的坟墓,增加了诗歌的宏大感。颈联“黯澹寒云结,萧疏野草齐”则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宁静的氛围。尾联“兴亡尽遗迹,立马看扶犁”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自然恒常的认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废弃古城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诗中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自然的恒常感,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洞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颓壁乍高低”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破败的城墙 B. 广阔的原野 C. 巨大的坟墓 D. 阴沉的天空
“大冢记鲸鲵”中的“鲸鲵”比喻什么? A. 巨大的事物 B. 飞翔的鸟类 C. 稀疏的野草 D. 阴沉的天空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沉重感 B. 对自然的恒常感 C. 对历史的凄凉感 D. 对自然的混乱感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