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0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00:05
原文展示:
秋兴二首 其二 百虫感秋阴,入夜声更切。 问尔苦何事,到晓啼不歇。 盈庭不可止,蓊秽藏万穴。 会是天使然,相将送凋节。
白话文翻译:
百虫感受到秋天的阴气,入夜时鸣叫声更加急切。 问你们为何如此痛苦,直到天亮啼哭不停。 庭院中虫声不绝,密集的虫鸣隐藏在无数的洞穴中。 这或许是天意如此,共同迎接凋零的季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夜晚虫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同在秋天夜晚听到虫鸣时所作,通过对虫鸣的描写,抒发了对秋天萧瑟氛围的感受,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夜晚虫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季节变迁的深刻感受。首句“百虫感秋阴,入夜声更切”直接点明了主题,通过“感秋阴”和“声更切”的描写,传达了秋天阴冷和虫鸣凄切的氛围。接下来的“问尔苦何事,到晓啼不歇”以问句的形式,加深了对虫鸣不息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最后两句“会是天使然,相将送凋节”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以及对季节更替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虫鸣的描写,抒发了对秋天萧瑟氛围的感受,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季节变迁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规律的无奈接受。通过对虫鸣的描写,抒发了对秋天萧瑟氛围的感受,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文同 B. 苏轼 C. 杜甫 D. 李白
诗中提到的“百虫”指的是什么? A. 一百种虫子 B. 各种昆虫 C. 一种特殊的虫子 D. 虫子的总称
诗中的“秋阴”象征着什么? A. 秋天的阴冷气息 B. 秋天的阳光 C. 秋天的风景 D. 秋天的果实
诗中的“声更切”形容的是什么? A. 虫鸣的声音 B. 人的声音 C. 风的声音 D. 雨的声音
答案: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