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

时间: 2025-04-29 12:07:12

诗句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7:12

原文展示:

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
风静夜潮满,城高寒气昏。
故人何寂寞,久已乖清言。
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

白话文翻译:

在寒霜的天空下,我远望江面,残月从海门升起。
夜晚宁静,潮水涨满,城高处弥漫着寒气。
老朋友为何如此寂寞,早已久违了清淡的言语。
清晨将至,我辗转难眠,徒然举杯在江上独饮。

注释:

  • 霜天:寒霜覆盖的天空,形容天气寒冷。
  • 长望:远望、眺望。
  • 残月:指未圆的月亮。
  • 海门:指江海交汇之处,可能为特指某个地名。
  • 潮满:潮水上涨,充满江面。
  • 寒气昏:寒冷的气息使人感到昏沉。
  • 故人:老朋友,指与自己有深厚交情的人。
  • 乖清言:失去清淡的言语,指友人之间的疏离。
  • 明发:清晨将至。
  • 不能寐:无法入睡。
  • 徒盈江上尊:徒然在江上举杯饮酒,表达孤独感。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故人”这一词汇常常出现在古诗中,体现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与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年-759年),字少伯,号少伯,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和律诗。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昌龄旅途中的某个夜晚,可能是在对老朋友刘昚虚(刘昚虚是其好友,因未至而感到失落)思念的情境中产生,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孤独的感受。

诗歌鉴赏:

《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夜晚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霜天起长望”描绘出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对遥远友人的思念。接着通过“残月生海门”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月亮的残缺也象征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关系的缺失。

“风静夜潮满”,通过静谧的夜晚与涨潮的江水形成对比,显得诗人的内心愈加沉重与孤独。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故人何寂寞”直白地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感叹旧友之间的疏远和沟通的缺乏。

最后两句“明发不能寐,徒盈江上尊”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失眠的苦恼,举杯独饮的场景显得更加孤寂,仿佛在与友人隔绝的空间中自饮自酌,无法分享内心的忧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人生的孤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霜天起长望:寒霜覆盖的天空下,诗人远望江面,既有广阔的视野,也有孤独的心情。
  2. 残月生海门:昏暗的夜空中,残月升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法再见的友人。
  3. 风静夜潮满:夜晚风平浪静,潮水涌动,带来一种静谧中的不安。
  4. 城高寒气昏:高处的城墙上,寒冷的气息笼罩,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5. 故人何寂寞:对老朋友的思念,表现出对友谊的感慨。
  6. 久已乖清言:朋友间的清淡言语已久违,强调了人际关系的疏远。
  7. 明发不能寐:即将迎来清晨,却因思念而辗转难眠。
  8. 徒盈江上尊:空在江边举杯饮酒,突显孤独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霜天起长望,残月生海门”形成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霜天”、“残月”、“潮满”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和孤寂的氛围。
  • 象征:月亮、江水等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友谊的脆弱。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过往友情的怀念,同时流露出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在古代诗词中常见,反映出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关注。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分析:

  • 霜天:象征着寒冷、孤独的环境,反映诗人的内心感受。
  • 残月:象征着缺失和思念,暗示着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
  • 江潮: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象征着孤独的饮酒,表现诗人对友人的无奈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残月”象征什么?

    • A. 友情的美好
    • B. 孤独与思念
    • C. 时光的流逝
      答案:B
  2. “明发不能寐”中“明发”的意思是?

    • A. 清晨将至
    • B. 晚上
    • C. 太阳升起
      答案:A
  3. 诗人对友人的感情是?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冷漠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宿京江口期刘昚虚不至》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但王昌龄的诗更多地体现了孤独的情感,而李白则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王昌龄在环境描写上更加细腻,渲染了寒冷的氛围,而李白则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了深厚的乡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王昌龄集》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悼润臣 悼龙翰臣方伯 早秋湖阁望西樵 送何不偕之潮州 舟宿 次蒋颖叔韵 潭岚院 巡边 其六 巡边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信面 累卵之危 示字旁的字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将胸比肚 氏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虎狼 爪字旁的字 流贬 颠倒 良膏 失之若惊 闲云孤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