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杂诗》

时间: 2025-07-29 01:54:32

诗句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

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

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

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01:54:32

原文展示:

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兔罝尚好德,况及公与卿。所以彼行苇,敦然遂其生。谁能弦此歌,为我发古声。

白话文翻译:

关雎之后的淑女,棫朴之君的明智。兔罝尚且崇尚美德,何况是公卿呢。因此那行苇,敦厚地顺其自然生长。谁能弹奏这首歌,为我发出古时的声音。

注释:

  • 关雎:《诗经》中的一篇,用以赞美淑女。
  • 棫朴:古代的一种树木,此处比喻君主。
  • 兔罝:古代的一种捕兔工具,此处比喻普通百姓。
  • 行苇:行进中的苇草,比喻顺其自然。
  • 敦然:敦厚、朴实的样子。
  • 弦此歌:弹奏这首歌。

典故解析:

  • 关雎:出自《诗经·周南》,是赞美淑女的诗篇,象征着美德和贞洁。
  • 棫朴:古代文献中提到的树木,此处用以比喻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宋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时政的关切和对民生的同情。此诗可能是在表达对当时社会风气和君主品德的期望。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创作,旨在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关雎淑女和棫朴君主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德和高尚品德的向往。诗中提到兔罝尚好德,强调即使是普通百姓也崇尚美德,更不用说公卿了。行苇的形象则象征着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敦厚的品质使得万物得以自然生长。最后,诗人希望能有人弹奏这首歌,发出古时的声音,这不仅是对古风的怀念,也是对传统美德的呼唤。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关雎后之淑:引用《诗经》中的关雎,赞美淑女的美德。
  2. 棫朴君之明:用棫朴比喻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3. 兔罝尚好德:即使是普通的兔罝也崇尚美德。
  4. 况及公与卿:更何况是公卿这样的高级官员。
  5. 所以彼行苇:因此那行进中的苇草。
  6. 敦然遂其生:敦厚地顺其自然生长。
  7. 谁能弦此歌:谁能弹奏这首歌。
  8. 为我发古声:为我发出古时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关雎、棫朴、兔罝等具体事物比喻抽象的美德和明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关雎后之淑,棫朴君之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呼吁君主和公卿们崇尚美德,顺其自然,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诗人通过对古风的怀念和对传统美德的呼唤,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意象分析:

  • 关雎:象征淑女的美德。
  • 棫朴:象征君主的明智和朴实。
  • 兔罝:象征普通百姓对美德的崇尚。
  • 行苇:象征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关雎”出自哪部古代文献? A. 《诗经》 B. 《论语》 C. 《孟子》 D. 《庄子》

  2. “棫朴”在诗中比喻什么? A. 淑女 B. 君主 C. 百姓 D. 自然

  3. 诗中的“行苇”象征什么? A. 美德 B. 明智 C. 顺其自然 D. 崇尚

答案: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诗经·周南·关雎》:赞美淑女的诗篇,与本诗中的关雎淑女形象相呼应。
  • 《诗经·大雅·棫朴》:可能与本诗中的棫朴君主形象有关。

诗词对比:

  • 与《诗经·周南·关雎》对比,本诗在赞美淑女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了君主和公卿的美德。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诗经》:了解关雎和棫朴的详细背景。
  • 《宋诗选》:了解王令的其他诗作和风格。

相关查询

过临平莲荡四首 记梦三首 其一 春日六绝句 晚宿小罗田四首 其四 过八尺遇雨三首 过陂子迳五十余里,乔木蔽天,遣闷七绝句 除夕前一日归舟夜泊曲涡市宿治平寺 仲冬诏追造朝供尚书郎职舟行阻风青泥三首 登大鞋岭望大海 野荼𧃲二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字旁的字 改过 蚁集蜂攒 褒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鱼字旁的字 甄擿 自字旁的字 关山迢递 爻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衾服 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正正 以鹿为马 螫手解腕 磨穿枯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