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营湼盘忏还涂作诗》

时间: 2025-05-02 13:07:22

诗句

小序祯明二年仲冬。

摄山栖霞寺布法师。

只尔待终。

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

仰为师氏营湼盘忏。

还途有此作。

可否同一贯。

生死亦一条。

况期灭尽者。

岂是俗中要。

人道离羣怆。

冥期出世遥。

留连入涧曲。

宿昔陟岩椒。

石溜冰便断。

松霜日自销。

向崖云叆叇。

出谷雾飘飖。

勿言无大隐。

归来即市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7:22

原文展示:

营湼盘忏还涂作诗 江总 〔隋代〕

小序祯明二年仲冬。摄山栖霞寺布法师。只尔待终。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仰为师氏营湼盘忏。还途有此作。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人道离羣怆。冥期出世遥。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

白话文翻译:

在祯明二年的仲冬时节,摄山栖霞寺的布法师即将圆寂。我在这个月的十七日晚上进入山中,为了布法师举行涅槃忏悔仪式。返回途中,我创作了这首诗。无论对错,生死都是一体的。更何况那些期待彻底解脱的人,他们岂是世俗中重要的人物?在人世间,离开群体是悲伤的,但在冥冥之中,超脱世俗的愿望是遥远的。我在山涧曲折处流连,曾经攀登到岩石的高处。石上的冰溜已经断裂,松树上的霜随着日子自然消融。朝向崖壁时,云雾缭绕;走出山谷时,雾气飘摇。不要说没有大隐之人,归来时即是市朝。

注释:

字词注释:

  • 祯明二年:隋朝的一个年份。
  • 摄山:地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 栖霞寺:位于摄山的一座著名佛教寺庙。
  • 布法师:指栖霞寺的一位法师。
  • 湼盘忏:佛教仪式,为死者超度。
  • 宿昔:昨晚。
  • 可否同一贯:无论对错,都是一致的。
  • 生死亦一条:生死是一体的。
  • 期灭尽者:期待彻底解脱的人。
  • 俗中要:世俗中的重要人物。
  • 人道离羣怆:在人世间,离开群体是悲伤的。
  • 冥期出世遥:在冥冥之中,超脱世俗的愿望是遥远的。
  • 涧曲:山涧的弯曲处。
  • 陟岩椒:攀登到岩石的高处。
  • 石溜冰便断:石上的冰溜已经断裂。
  • 松霜日自销:松树上的霜随着日子自然消融。
  • 叆叇:云雾缭绕的样子。
  • 飘飖:雾气飘摇的样子。
  • 大隐:指隐居在市朝中的高人。

典故解析:

  • 湼盘忏:佛教中的超度仪式,用于帮助死者获得解脱。
  • 大隐: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隐隐于市”,指隐居在市朝中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伯仁,南朝梁、陈时期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创作于隋代,反映了作者对生死和超脱世俗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江总在为栖霞寺的布法师举行涅槃忏悔仪式后,返回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生死一体、超脱世俗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布法师的敬仰和哀悼。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诗中,“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一句,直接点明了生死一体的哲学观点,强调了无论对错,生死都是不可分割的。而“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则进一步指出,那些期待彻底解脱的人,他们并不在世俗中占据重要地位,暗示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中的自然景象,如“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和“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不仅描绘了山中的静谧与变化,也象征了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最后,“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一句,以“大隐”为结,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即使归来,也能在市朝中保持隐逸的心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小序祯明二年仲冬:介绍了诗歌的创作时间和季节。
  2. 摄山栖霞寺布法师:指明了地点和人物。
  3. 只尔待终:布法师即将圆寂。
  4. 余以此月十七日宿昔入山:作者在十七日晚上进入山中。
  5. 仰为师氏营湼盘忏:为了布法师举行涅槃忏悔仪式。
  6. 还途有此作:返回途中创作了这首诗。
  7. 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无论对错,生死都是一体的。
  8. 况期灭尽者,岂是俗中要:那些期待彻底解脱的人,他们并不在世俗中占据重要地位。
  9. 人道离羣怆,冥期出世遥:在人世间,离开群体是悲伤的,但在冥冥之中,超脱世俗的愿望是遥远的。
  10. 留连入涧曲,宿昔陟岩椒:在山涧曲折处流连,曾经攀登到岩石的高处。
  11. 石溜冰便断,松霜日自销:石上的冰溜已经断裂,松树上的霜随着日子自然消融。
  12. 向崖云叆叇,出谷雾飘飖:朝向崖壁时,云雾缭绕;走出山谷时,雾气飘摇。
  13. 勿言无大隐,归来即市朝:不要说没有大隐之人,归来时即是市朝。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石溜冰便断”和“松霜日自销”,通过自然景象比喻生命的无常。
  • 拟人:如“向崖云叆叇”和“出谷雾飘飖”,赋予云雾以动态和情感。
  • 对仗:如“可否同一贯,生死亦一条”,通过对仗强调生死一体的观点。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生死一体和超脱世俗。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和作者的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死和超脱世俗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布法师的敬仰和哀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溜冰便断:石上的冰溜已经断裂,象征生命的无常。
  • 松霜日自销:松树上的霜随着日子自然消融,象征自然的循环。
  • 向崖云叆叇:朝向崖壁时,云雾缭绕,象征静谧与变化。
  • 出谷雾飘飖:走出山谷时,雾气飘摇,象征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循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江总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朝 B. 宋朝 C. 隋朝 D. 明朝

  2. 诗中的“湼盘忏”是什么意思? A. 佛教仪式 B. 道教仪式 C. 儒家仪式 D. 民间仪式

  3. 诗中的“大隐”指的是什么? A. 隐居在山林中的人 B. 隐居在市朝中的人 C. 隐居在寺庙中的人 D. 隐居在宫廷中的人

答案:

  1. C. 隋朝
  2. A. 佛教仪式
  3. B. 隐居在市朝中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江总的《营湼盘忏还涂作诗》: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江总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生死和超脱世俗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大量唐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山中自然景象和隐逸生活的诗歌。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歌和散文,可以了解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 《王维诗集》:收录了王维的诗歌,可以了解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象的描绘。

相关查询

满江红·举世悠悠 和刘右司见寄六绝一律 和翁处静赋木香 再用前韵各赋三解 和赵知录韵三首 六用喜雪韵二首 登延庆佛阁用出郊韵三首 点绛唇·禁鼓三敲 和袁尚书韵 七用喜雨韵三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虚痚 密不可分 耂字旁的字 邑字旁的字 玉字旁的字 风潇雨晦 枯闲 气字旁的字 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干车 国道 顿兵坚城 猬锋螗斧 谎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殪仆 香字旁的字 风霜雨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