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0:26
原文展示:
入龙丘岩精舍诗
江总 〔隋代〕
法堂犹集鴈。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牕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白话文翻译:
法堂上依旧聚集着大雁,仙竹似乎即将化龙。
我暂且承受着丹桂的香气,远远地望着白云缭绕的山峰。
风穿过石洞,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
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
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叹息这世界不容我。
无法去拜访詹尹,不知该何去何从。
注释:
- 法堂: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
- 集鴈:指大雁聚集,比喻僧人聚集。
- 仙竹几成龙:形容竹子生长得异常茂盛,几乎要化龙。
- 丹桂馥:指丹桂的香气。
- 白云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风牕穿石窦:风从石洞中穿过。
- 月牖拂霜松: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 暗谷留征鸟: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
- 空林彻夜钟: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
- 阴崖未辨色: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
- 叠树岂知重: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
- 溘此哀时命: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
- 吁嗟世不容:叹息这世界不容我。
- 无由访詹尹:无法去拜访詹尹(指寻求指引)。
- 何去复何从:不知该何去何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诗人,历仕梁、陈、隋三朝。他的诗歌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丽,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这首诗是他在隋代时期所作,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江总在隋代时期所作,当时他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个人命运多舛。诗中通过描绘精舍的景物,表达了他对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舍为背景,通过描绘法堂、仙竹、丹桂、白云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法堂犹集鴈”和“仙竹几成龙”描绘了精舍的宁静与神秘,而“聊承丹桂馥”和“远视白云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后几句通过对风、月、暗谷、空林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最后两句“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运不济的悲哀和对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法堂犹集鴈:法堂上依旧聚集着大雁,比喻僧人聚集。
- 仙竹几成龙:仙竹似乎即将化龙,形容竹子生长得异常茂盛。
- 聊承丹桂馥:暂且承受着丹桂的香气,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远视白云峰:远远地望着白云缭绕的山峰,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氛围。
- 风牕穿石窦:风从石洞中穿过,描绘自然的动态美。
- 月牖拂霜松: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 暗谷留征鸟: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表达孤寂之感。
- 空林彻夜钟: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阴崖未辨色: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表达对现实的迷茫。
- 叠树岂知重: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比喻人生的沉重与不可知。
- 溘此哀时命: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直抒胸臆。
- 吁嗟世不容:叹息这世界不容我,表达对世界的无奈。
- 无由访詹尹:无法去拜访詹尹,比喻寻求指引的困难。
- 何去复何从:不知该何去何从,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竹几成龙”,将茂盛的竹子比喻为即将化龙的仙竹。
- 拟人:如“月牖拂霜松”,将月光拟人化,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 对仗:如“法堂犹集鴈”与“仙竹几成龙”,“聊承丹桂馥”与“远视白云峰”等句式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精舍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运不济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风、月、暗谷、空林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运不济的悲哀和对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堂: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象征宁静与神秘。
- 仙竹:生长得异常茂盛的竹子,象征超脱尘世的美好。
- 丹桂:香气浓郁的桂树,象征自然之美。
- 白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超脱尘世的向往。
- 风牕:风从石洞中穿过,象征自然的动态美。
- 月牖: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象征宁静的夜晚氛围。
- 暗谷:幽暗的山谷,象征孤寂与迷茫。
- 空林:空旷的林中,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阴崖:阴暗的崖壁,象征现实的迷茫。
- 叠树:层层叠叠的树木,象征人生的沉重与不可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法堂犹集鴈”中的“鴈”指的是什么?
A. 大雁
B. 燕子
C. 鹤
答案:A. 大雁
-
诗中“仙竹几成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比喻
-
诗中“聊承丹桂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之美
B. 超脱尘世
C. 时运不济
答案:A. 自然之美
-
诗中“远视白云峰”中的“白云峰”象征什么?
A. 超脱尘世的向往
B. 现实的迷茫
C. 自然的动态美
答案:A. 超脱尘世的向往
-
诗中“溘此哀时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B. 对时运不济的悲哀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对时运不济的悲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江总的《入龙丘岩精舍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物,但江总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江总的《入龙丘岩精舍诗》与杜甫的《望岳》:两者都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但江总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悲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江总诗集》:收录了江总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 《中国文学史》:介绍了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