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入龙丘岩精舍诗》

时间: 2025-04-27 16:50:26

诗句

法堂犹集鴈。

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

远视白云峰。

风牕穿石窦。

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

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

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

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

何去复何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6:50:26

原文展示:

入龙丘岩精舍诗 江总 〔隋代〕

法堂犹集鴈。仙竹几成龙。 聊承丹桂馥。远视白云峰。 风牕穿石窦。月牖拂霜松。 暗谷留征鸟。空林彻夜钟。 阴崖未辨色。叠树岂知重。 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 无由访詹尹。何去复何从。

白话文翻译:

法堂上依旧聚集着大雁,仙竹似乎即将化龙。 我暂且承受着丹桂的香气,远远地望着白云缭绕的山峰。 风穿过石洞,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 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 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叹息这世界不容我。 无法去拜访詹尹,不知该何去何从。

注释:

  • 法堂:指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
  • 集鴈:指大雁聚集,比喻僧人聚集。
  • 仙竹几成龙:形容竹子生长得异常茂盛,几乎要化龙。
  • 丹桂馥:指丹桂的香气。
  • 白云峰:指高耸入云的山峰。
  • 风牕穿石窦:风从石洞中穿过。
  • 月牖拂霜松: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 暗谷留征鸟: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
  • 空林彻夜钟: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
  • 阴崖未辨色: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
  • 叠树岂知重: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
  • 溘此哀时命: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
  • 吁嗟世不容:叹息这世界不容我。
  • 无由访詹尹:无法去拜访詹尹(指寻求指引)。
  • 何去复何从:不知该何去何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江总(519-594),字总持,南朝陈诗人,历仕梁、陈、隋三朝。他的诗歌多写山水景物,风格清丽,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这首诗是他在隋代时期所作,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江总在隋代时期所作,当时他经历了多次朝代更迭,个人命运多舛。诗中通过描绘精舍的景物,表达了他对时运不济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精舍为背景,通过描绘法堂、仙竹、丹桂、白云峰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中“法堂犹集鴈”和“仙竹几成龙”描绘了精舍的宁静与神秘,而“聊承丹桂馥”和“远视白云峰”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后几句通过对风、月、暗谷、空林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最后两句“溘此哀时命,吁嗟世不容”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运不济的悲哀和对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法堂犹集鴈:法堂上依旧聚集着大雁,比喻僧人聚集。
  2. 仙竹几成龙:仙竹似乎即将化龙,形容竹子生长得异常茂盛。
  3. 聊承丹桂馥:暂且承受着丹桂的香气,表达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4. 远视白云峰:远远地望着白云缭绕的山峰,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氛围。
  5. 风牕穿石窦:风从石洞中穿过,描绘自然的动态美。
  6. 月牖拂霜松: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营造出宁静的夜晚氛围。
  7. 暗谷留征鸟:幽暗的山谷中停留着迁徙的鸟儿,表达孤寂之感。
  8. 空林彻夜钟:空旷的林中彻夜回响着钟声,传达出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9. 阴崖未辨色:阴暗的崖壁难以分辨颜色,表达对现实的迷茫。
  10. 叠树岂知重:层层叠叠的树木不知其重量,比喻人生的沉重与不可知。
  11. 溘此哀时命:突然间感到时运不济的悲哀,直抒胸臆。
  12. 吁嗟世不容:叹息这世界不容我,表达对世界的无奈。
  13. 无由访詹尹:无法去拜访詹尹,比喻寻求指引的困难。
  14. 何去复何从:不知该何去何从,表达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仙竹几成龙”,将茂盛的竹子比喻为即将化龙的仙竹。
  • 拟人:如“月牖拂霜松”,将月光拟人化,轻拂着挂霜的松树。
  • 对仗:如“法堂犹集鴈”与“仙竹几成龙”,“聊承丹桂馥”与“远视白云峰”等句式对仗工整。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精舍的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时运不济的感慨。诗中通过对风、月、暗谷、空林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迷茫。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时运不济的悲哀和对世界的无奈。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法堂: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象征宁静与神秘。
  • 仙竹:生长得异常茂盛的竹子,象征超脱尘世的美好。
  • 丹桂:香气浓郁的桂树,象征自然之美。
  • 白云峰:高耸入云的山峰,象征超脱尘世的向往。
  • 风牕:风从石洞中穿过,象征自然的动态美。
  • 月牖:月光轻拂着挂霜的松树,象征宁静的夜晚氛围。
  • 暗谷:幽暗的山谷,象征孤寂与迷茫。
  • 空林:空旷的林中,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寂。
  • 阴崖:阴暗的崖壁,象征现实的迷茫。
  • 叠树:层层叠叠的树木,象征人生的沉重与不可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法堂犹集鴈”中的“鴈”指的是什么? A. 大雁 B. 燕子 C. 鹤 答案:A. 大雁

  2. 诗中“仙竹几成龙”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A. 比喻

  3. 诗中“聊承丹桂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自然之美 B. 超脱尘世 C. 时运不济 答案:A. 自然之美

  4. 诗中“远视白云峰”中的“白云峰”象征什么? A. 超脱尘世的向往 B. 现实的迷茫 C. 自然的动态美 答案:A. 超脱尘世的向往

  5. 诗中“溘此哀时命”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B. 对时运不济的悲哀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B. 对时运不济的悲哀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景物,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江总的《入龙丘岩精舍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景物,但江总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 江总的《入龙丘岩精舍诗》与杜甫的《望岳》:两者都通过对山岳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但江总的诗更多表达了对时运不济的悲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江总诗集》:收录了江总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 《中国文学史》:介绍了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有助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查询

零陵春望 掩役夫张进骸 郊居岁暮 溪居 柳州峒氓 种树郭橐驼传 雨晴至江渡 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其四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晋阳武 送元暠师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精细入微 差岐 普渡众生 欠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毁节求生 包含辛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包含悖的成语 印第安人 设戎 辛字旁的字 秋月寒江 一点论 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乛字旁的字 为什么 包含铲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